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期

脑穿通畸形囊肿的临床与CT表现20例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脑穿通畸形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20例脑穿通畸形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脑内囊肿性病变,CT值与脑脊液相似,并与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中,10例为病灶与脑室相通,6例为病灶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例为病灶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通。结论:CT扫描能直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脑穿通畸形囊肿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对20例脑穿通畸形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表现为脑内囊肿性病变,CT值与脑脊液相似,并与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其中,10例为病灶与脑室相通,6例为病灶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例为病灶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通。结论:CT扫描能直观地显示脑穿通畸形囊肿的存在及类型。

【关键词】  大脑内囊腔;脑穿通畸形;CT

  脑穿通畸形囊肿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CT表现为脑实质缺损与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的囊样畸形[1]。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具有典型CT特征及完整临床资料的脑穿通畸形囊肿20例,对其病因、病理、CT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组20例均为男性,年龄5~64岁。其中,先天性6例,年龄5~12岁,临床表现为惊厥、脑瘫、弱智、癫痫等,父母否认有外伤史及出生窒息史;继发性14例,年龄20~64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偏瘫、口角歪斜、浅昏迷等,既往有手术、外伤、炎症、出血、梗死等明确病史,病程为2天~12年。

  1.2  采用Somatom Plus 4全身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40kV,206mA,时间为1.5秒,矩阵为256×256,以OM为基线,从+10mm扫至颅顶,层厚、层距为10mm,部分病例局部行3~5mm扫描,所有病例均为平扫。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20例脑穿通畸形囊肿中,单发性14例,多发性6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脑积水,其中,左颞枕区5例、右颞顶区6例、右额顶区3例、双侧额顶区6例;囊肿最大者为(16×12×3.5)cm,最小者为(7×6×5)cm。

  2.2  10例为囊肿与脑室相通,9例为继发性,1例为先天性。CT表现为囊腔与相邻脑室相通,同侧脑室扩大,脑池增宽。

  2.3  6例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通,4例为继发性,2例为先天性。CT表现为囊腔与相邻蛛网膜下腔相通,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或合并外部性脑积水。
 
  2.4  4例为囊肿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通,3例为先天性,1例为继发性,CT表现为脑实质局部缺损,并与同侧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通,中线结构向病侧移位。

  2.5  6例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CT表现均伴有病侧大脑发育不全、病侧颅腔变小等征象。

  3  讨论

  3.1  脑穿通畸形囊肿,也称孔洞病,其特点为大脑半球内有囊性空洞与脑室系统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先天性是胎儿期由于脑破坏所造成的脑组织局部缺失,继发性是由外伤、手术后、血管性或感染性等原因导致正常脑组织坏死液化[2]。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少见,其病因不明,与胎儿脑血管闭塞、发育畸形、母体感染或营养障碍相关。病理上在脑内形成一个囊腔,内衬室管膜,与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临床上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症状,部分文献报道,其基本病理改变在妊娠2~7个月内,大脑皮质即有原始畸形后,进一步导致局限性迁移性代谢障碍而形成。由于局部脑组织长期处于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坏死和液化,导致脑囊腔和孔洞形成,可双侧或单侧发病。单侧病例中对侧半球可有局限性、迁移性发育障碍,囊肿样空洞的蔓延与血管分布范围一致[3~5]。吴氏把囊肿分为两型:①脑裂性空洞脑畸形,为胚胎发肓6周前发生畸形,CT表现为两大脑半球对称性脑脊液密度区,大小不一,可多发,常伴有胼胝体发育不全。②破坏性脑穿通畸形囊肿,为宫内损伤,主要是梗死、创伤、感染、出血等引起,大多在大脑中动脉分布区。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脑脊液密度区,可延伸到脑表面,脑室向病侧移动[4~6]。本组6例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其中2例为单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CT表现为囊腔大小不一,囊腔的范围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相一致,囊肿与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同侧脑室扩大,脑池增宽,均有不同程度脑发育不全。继发性脑穿通畸形囊肿,通常为脑血管性病变、外伤或脑手术后遗症所引起,由于脑实质液化吸收,脑组织残缺形成完全含液囊腔,CT表现为含液囊腔密度与脑脊液相似,并与相邻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相通,局部脑萎缩,常伴有病侧脑室扩大、脑池增宽及病侧蛛网膜下腔增宽[2,3,7]。本组14例继发性脑穿通畸形囊肿CT所见与文献报道相同。

  3.2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脑软化灶、局部脑萎缩、蛛网膜囊肿、脑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脑软化灶是继发性脑穿通畸形囊肿形成的原因,后者是前者的结果,脑出血脑梗死,脑外伤及脑肿瘤术后遗留病灶等经吸收软化后形成脑软化灶,脑软化灶可完全液化囊变[3]。通过薄层扫描可以观察它是否与相邻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相通,以此可以鉴别;局部脑萎缩尽管亦可是同侧脑室和(或)蛛网膜下腔增宽,脑皮质萎缩,但其密度不均,CT值明显高于脑脊液密度[6],因此可鉴别。

  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下腔局限性粘连、脑脊液过度积聚形成,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脑脊液密度病灶,常伴有局部颅骨受压变薄改变及占位效应[5],因此可鉴别。脑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常有明显占位效应,同侧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多数有灶周水肿,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增强后有强化[1,2],鉴别不难。总之,CT能直观地显示本病的形态、大小、位置、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因此,CT是诊断脑通穿通畸形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主编.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93-96.

  [2] 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90.

  [3] 夏学文.脑穿通畸形的CT诊断[M].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1999,8(3):142-143.

  [4] 江克俭,宛 华.先天性脑穿通畸形的CT诊断[J].社区医学杂志,2003,1(4):19-20.

  [5] 陈 建,游瑞雄,?希和,等.分离型脑裂畸形与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的CT鉴别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8):516-519.

  [6] 曹连义,刘 昕,李明山,等.儿童小脑萎缩和小脑发育畸形的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1999,3(1):12-17.

  [7] 宋晓光.急性脑梗塞并发脑穿通畸形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1998,5(10):793.


作者单位:章丘市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5020

作者: 刘在冰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