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4期

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自伤行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4例具有自伤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伤以20~、30~年龄组最多,职业以农民居多,诊断以精神分裂症者占多数。撞头是自伤的常见方式,大多发生于住院初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男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伤行为的相关因素,观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收集34例具有自伤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伤以20~、30~年龄组最多,职业以农民居多,诊断以精神分裂症者占多数;撞头是自伤的常见方式,大多发生于住院初期。结论:预防是最积极的干预措施,加强住院早期的健康教育、积极正向引导,可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男性精神病患者;自伤行为;护理干预

  随着精神专科医院管理措施的强化,对病房监管能力的提高,住院自杀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仍常有自伤行为发生。为了做好防范工作,收集我院第一病科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男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自伤行为3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自伤相关因素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观察干预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4例均为男性,年龄19~63岁,平均(29.56±5.98)岁。已婚14例,未婚20例。职业:农民20例(占59%),干部7例(占20%),学生5例(占15%),其他2例(占6%)。文化程度:小学4例(占12%),初中17例(占50%),高中以上13例(占38%)。

  1.2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7年4月共34例资料,均为我科(男病科)患者,凡具有自伤行为不论伤害轻重均作为对象。

  1.3  观测指标  分析比较34例患者自伤行为相关因素。包括疾病类型,自伤原因、时间、地点、方式,住院时间,自杀史,家族史等。

  2  结果

  2.1  病史  有言论及伤人行为13例(38%),无言论及伤人行为21例(62%)。

  2.2  诊断  精神分裂症24例(70%),分裂样精神病5例(15%),躁狂症3例(9%),抑郁症2例(6%)。

  2.3  自伤原因  幻听、幻视21例(62%),妄想6例(17%),要求出院5例(15%),抑郁2例(6%)。

  2.4  自伤时间  08:00~12:00 5例(15%),12:00~14:30 10例(29%),14:30~17:30 15例(44%),17:30~08.00 4例(12%)。

  2.5  自伤地点  特级监护室9例(26%),一级护理室23例(68%),二级护理室2例(6%)。

  2.6  自伤方式  撞墙、床、桌子等18例(53%),咬舌、手指4例(26%),抠鼻子、眼睛2例(6%),其他1例(3%)。

  2.7  住院时间  <1周7例(20%),1~4周23例(68%),>4周4例(12%)。

  2.8  家族史  有10例(29%),无24例(71%)。

  2.9  年龄  10岁~2例(6%),20岁~16例(47%),30岁~11例(32%),40岁~4例(12%),50岁~1例(3%)。以20~、30~年龄组居多。可能是该年龄阶段恰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高峰期。

  3  讨论

  3.1  自伤与疾病类型及原因  本组以精神分裂症最多,幻视、幻听为主要原因。说明导致患者自伤的直接原因是精神病理因素。近20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自伤行为有强烈的神经生物学因素[1]。其次是患者不适应住院环境要求出院未能满足。

  3.2  自伤方式  本组撞头是常见方式,与国内外普遍报道主要为自缢不同,与杨氏[2]报道的住院男性精神病患者采取自杀的方式多为撞头相符。可能与我科历来重视安全管理,患者很难获得绳、刀、剪等利器有关。

  3.3  自伤地点及住院时间  自伤多发生在特、一级监护室,大多在住院4周内,一般为新入院患者或病情未完全控制者。由于精神病性症状明显,患者体验到自己的人格变化,引起内心的焦虑,又受到幻觉、妄想的支配,加上住院后生活环境改变等均可能有突如其来的自伤行为。

  3.4  自伤时间  本组发生自伤的时间多在中午和下午,可能与白天比较杂乱的环境有关,如检查、治疗、护理各项工作要触及到患者,且患者之间也互相干扰易致患者情绪不稳而出现自伤行为。与患者非睡眠时间内精神症状活跃有密切关系[3]。

  4  护理干预

  4.1  护理上最积极的干预措施是预防[4]  有效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伤、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减少患者生命财产损失和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

  4.1.1  详细了解病史,及时掌握病情,严加监护  入院初期是管理上最主要也是最难的时期,应特别警惕。我院3个病科均按病情轻重设置有特级、一、二、三级监护室。特级监护室主要安置新入院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明显以及病情不稳定者。对特级监护室的患者实施24小时专人监护,值班护士对此室患者必掌握必须掌握“八知道”(包括患者床号、姓名、年龄、病史、诊断、治疗、护理、心理),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对病史中有“三防(自伤自杀言行、冲动伤人毁物、外走)”行为的要严加防范,做到班班重点交接,使每个值班者心中有数。

  4.1.2  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重点防范  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自伤先兆。平时不定时地巡视病房,发现患者有焦虑和紧张不安情绪、对周围环境持抵触态度、不配合治疗或有异常言行要给予心理疏导并及时调住特级监护室予适当保护性约束,防患于未然。同时,利用晨间护理或组织患者活动时间向患者做精神卫生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参与病友和医护人员互动,以利疾病康复。通过医患互动活动的开展,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患者之间“互相监督”,发现异常能积极向值班者报告。本组有4例于下午发生自伤行为,是由同室病友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得以及时给予制止。

  4.1.3  加强药物治疗,保证治疗环境的安全性  准确、及时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及治疗,保证药物入口及咽下,严防藏药、弃药。同时,重视精神病房的安全管理,给患者提供安全性的治疗环境。首先,强化安全意识,从医护人员到病区清洁工人以及患者家属,都能了解精神病房的特点。新入院患者、返院者以及外出活动返回病房者均应严格做好安全检查,严禁危险物品带入病室。病房环境设施要加强管理,定时专人检修,及时清除不安全因素。其次,加强危险物品的管理,对病房的危险物品如剃刀、指甲钳、输液管、注射器针头、约束带、牙刷、筷子等要严加保管,用后及时收回清点并分类处理,适当加锁。平时,经常、不定时检查患者床铺、身上及病房门窗、墙角有无危险物品并记录。

  4.1.4  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精神病的特点、患者在病态支配下可能出现一些防不胜防的自伤、自杀行为以及药物副反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这样,可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

  4.2  及早进行心理疏导及护理健康教育  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全程人性化管理,保证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尽快稳定病情,避免或减少意外事故发生。
   
  尽管急性精神病患者表现出言语、行为紊乱,但他们能够感知到医护人员行为态度的恶劣,从而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是做好心理干预的重要前提。新入院患者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对管理制度不理解,精神症状活跃,药物尚未奏效,有些患者强烈要求出院,当他觉得不能达到目的时便采取自伤等极端方法来敌对工作人员。护理人员应以“假如我是患者”换位思考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护理患者,了解患者的痛苦体验,耐心听取倾诉,同情、理解、尊重患者,尽量满足合理要求,稳定患者情绪,使其配合检查与治疗。同时,介绍住院环境与制度,适时做有关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也可根据患者在疾病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分别采用个别和集体心理治疗,鼓励参加各种工娱疗活动,多读报、看电视、多与他人交往,遵守作息制度,保持仪表整洁,增加自信心,不断改善及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对问题的解决、应对能力。

  4.3  加强护理业务知识学习  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技术并具备应急能力,一旦患者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应及时制止,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上述护理措施的落实,我科 2005年1月~2007年4月具有自伤、自杀行为的34例患者都被及时发现并予以制止,将自伤有效控制在最小程度,保证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郭田生,阎 翰.自杀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医学干预[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206-213.

  [2] 杨孔军,陆亚文,高 欢.住院男性精神病人自伤自杀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3):141-142.

  [3] 夏志春,罗添云.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53-54.

  [4] 沈渔?,张继志.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1.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200

作者: 易晓蓉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