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5期

综合性医院22例会诊患者的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会诊患者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2例会诊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精神障碍在住院患者中被识别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不规范。结论:加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精神医学服务,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会诊患者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2例会诊患者的精神障碍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精神障碍在住院患者中被识别率低、治疗率低、治疗不规范。结论:加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精神医学服务,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  会诊 精神障碍

  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Liaision Psychiatry CLP)又称联络精神病学或综合精神病学,是临床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综合性医院对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需要日益迫切。现对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会诊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6~71岁,平均(51.2±11.6)岁;本院16例,外院6例;内科17例,外科4例,骨科1例。

  1.2  精神障碍的具体临床表现 
 
  5例表现为自言自语,幻视、幻听;3例表现为兴奋,冲动,话多、活动多,夜眠差;3例表现为情感低落,饮食、夜眠差;3例表现为情感不稳,焦虑不安,坐立不安; 2例表现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2例表现为情感淡漠,言语零乱,智能受损,睡眠节律改变; 1例表现为接触被动、反应迟钝、问答不切题;1例表现为四肢抽搐;1例表现为无明显不适症状的恶心、呕吐;1例表现为牙关紧闭,呼之不应。

  1.3  专科疾病 

  脑梗3例;脑出血1例;病毒性脑炎2例;脑动脉硬化1例;癫痫1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慢性胃炎2例;慢性胆囊炎1例;慢性酒精中毒2例;昏迷原因待查1例;颅脑外伤1例;胃出血1例;冻伤1例;烧伤1例;骨折1例。

  1.4  非专科治疗 

  给予氯丙嗪治疗5例;氯氮平治疗1例;安定治疗4例;阿米替林治疗1例;余11例均未给予精神科药物治疗。

  2  结果

  2.1  精神障碍的确定诊断 

  精神分裂症5例;躁狂症1例;抑郁症3例;焦虑症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脑炎所致精神障碍2例;肺性脑病2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例;神经性呕吐1例;急性应激障碍1例;癔症1例。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的7例。

  2.2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 

  给予利培酮治疗6例;奋乃静治疗5例;氯丙嗪治疗2例;氯氮平治疗1例;丙戊酸钠治疗1例;氟西汀治疗2例;帕罗西汀治疗2例;佳静安定治疗11例;安定治疗3例;氯丙咪嗪治疗1例;阿米替林治疗1例;暗示治疗1例。其中,两种药物合用13例。

  3  讨论

  综合医院病人躯体疾病较多,病情也相对较复杂,故也较易合并精神障碍,以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最为常见(本文中占7/22),这是因为在综合医院多数病人以躯体疾病入院,这些病人在缺氧、水电解质紊乱等基础上较易出现大脑功能失调,从而出现不同形式的精神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当前的精神障碍是会诊的主要原因。另外,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本文中占6/22)于综合性医院并不少见,且易被误诊或漏诊,往往于反复检查、治疗后才被确诊,不仅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还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

  但许多非精神科医生受生物医学模式和单一诊断原则的影响。忽视了患者的精神症状,把许多精神病理现象作为正常心理反应,使绝大多数具有精神障碍的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1],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中的精神障碍未处理者占11/22)。其实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合并发生的情况也不少见。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单一诊断原则逐渐被临床所摈弃,共病诊断正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美国精神疾病分类法首倡多轴诊断:I轴为求医主要的精神疾病;II轴为人格障碍与智能障碍,单独列出以免被忽视;III轴为躯体疾病,与精神障碍及其药物治疗有关或无关,均需填写[2]。从医学理论上确立了共病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增多,患精神障碍的病人也增多;在各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精神疾病或伴有精神问题的患者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由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程度不够或是对精神医学有所顾忌等原因,精神疾病常常不能及时被诊断。有不少精神疾病是以躯体症状为主诉,这类患者往往首先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内科或神经内科。但内科医生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仅为15.9%,即使对已识别的心理问题,其总的治疗率也很低[3]。即使治疗,因其对精神药物的药理机制和确切用法并不甚了解[1],药物剂量和用药疗程均不规范,故治疗效果也不能得到保证。(本文中无一例得到正规、系统、有效的治疗。)虽然近年来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医学较前关注,但普遍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在住院患者中被识别率低。有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在住院患者中仅有15%~30%被识别,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误诊或未被处理率达50%~70%[4]。

   随着临床躯体疾病患者并发精神疾病病例的逐渐增加,非精神科医生对精神医学的认识较前有所提高,非精神科医生开始能识别一些精神症状,但综合医院的精神医学问题仍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协助处理,明确诊断、精神药物的治疗剂量及疗程,并要定期随访病人。加强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精神医学服务,特别是对轻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在综合医院的应用有重要价值。这既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也是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吴绍敏,于德华,吴萍,等. 非精神科医师对精神障碍处理现状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6-7.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9.

  [3]于德华.我国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现状及对策[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52-53.

  [4]国效峰,薛志敏.综合医院中精神障碍问题[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27-229.


作者单位:新疆奎屯一三一团医院精神科,新疆 奎屯 833200

作者: 邓钧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