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6期

柳州市针具交换服务点转介模式的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通过针具交换服务点对吸毒人群进行有效的转介,建立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减低危害的模式。结果: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的仅有42。有关服务点信息中,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中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占7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通过针具交换服务点对吸毒人群进行有效的转介,建立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最有效减低危害的模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传播三大途径的仅有42.5%;有关服务点信息中,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中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占6.06%,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0%;听说过抗病毒治疗: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9.2%;听说过自愿咨询检测: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35.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的:社会上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为72.0%;什么都没有听说的: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18.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的转介服务既必要又重要。

【关键词】  艾滋病 针具交换 干预平台 转介

  柳州市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合作项目——针具交换服务与同伴教育中心从2004年底开始已实施一年多,中心的运作为卫生部门与吸毒者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逐步建立起社区、卫生和公安的合作机制,减低危害措施得以实施。随着全球基金第四轮艾滋病项目在我市的开展,艾滋病综合服务的建立,如:美沙酮门诊、VCT、关怀中心、妇女健康中心、抗病毒治疗点。为了促进这些服务点的发展,有效利用这些服务,需要利用针具交换作为平台建立转介服务体系,探索将各个点联系起来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转介模式。为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应用性研究,不断改善这个模式使其具有高效、科学、适用、可推广性、可持续性的特点,以更加有效地控制在吸毒者中艾滋病的传播,并使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也为“四免一关怀”政策服务。本研究结合全球基金项目工作的开展,作为全球基金项目的延伸和补充,更好地为项目服务。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在5种场所的吸毒人群:针具交换点外展同伴宣传员20名;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100名;社区没有接受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者200名;针对其他各服务点的吸毒人员400名;针对在押场所内的吸毒者600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对定性调查采取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性别:男81.7%,女18.3%;年龄: 15~58岁,平均33.42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3.4%;下岗和待业占73.5%。

  2.2  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 

  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占42.5%。;戒毒所戒毒人员中知道共用注射器吸毒会传播艾滋病占89.3%,知道性途径可以传播艾滋病占88.2%,知道母婴传播艾滋病占82.8%。

  2.3  了解信息渠道 

  电视占63.3%;报纸占51.6%;朋友占38.5%;医生占37.2%;广播占16.9%。

  2.4  共用注射器行为

  2.4.1  最近一年内有共用注射器现象 

  接受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者为11.0%;没有接受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者为42.0%。

  2.5  接受美沙酮服务的现状 

  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治疗的吸毒者中100%都去过或听说过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而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中有30%的人没听说过有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并有70.73%的人不愿意接受针具交换服务,因为害怕被抓,29.27%的吸毒者认为不需要交换。

  2.6  对VCT的了解 

  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中都知道有VCT;而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中有30%不知道有VCT服务。

  2.7  对抗病毒治疗门诊的了解 

  43.5%吸毒者不知道感染艾滋病后去哪里治疗,49.0%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的吸毒者不知道地方,72.5%的人不知道抗病毒治疗。68.0%的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不知抗病毒药物是免费。

  2.8  对转介服务的态度

  2.8.1  愿意接受免费服务 

  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98.0%,社会上没有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66.0%。

  2.8.2  愿意在安全的场所接受服务 

  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99.0%,社会上没有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69.0%,而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87.8%。

  2.9  今后愿意去的点

  2.9.1  美沙酮  占79.13%;

  2.9.2  针具交换 

  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71.0%,社会上没有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者占45.0%,而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31.17%。

  2.9.3  VCT  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46.0%,社会上没有接受过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占21.0%,而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占29.83%。

  2.9.4  抗病毒治疗  占29.0%。

  2.9.5  妇女健康中心 

  在戒毒机构的女性吸毒者占55.0%。

  2.9.6  在各种服务机构的吸毒者中有85.5%愿意在接受一种服务的地方同时接受另一种服务。

  3  讨论
      
  此次调查的吸毒者大多数是吸食海洛因者,全部都是静脉注射者。吸毒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这与禁毒登记在册男女比例相符。平均年龄的中位数比吸食新型毒品者偏大,这与禁毒部门报告的新产生的吸食海洛因者中较年轻者逐步减少情况相符。吸毒者中低文化者比例远大于一般人群,失业率高。
      
  在有关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面,吸毒者有关艾滋病传播的三大途径知晓率远低于一般人群,能完全知晓的低于50%,包括外展人员服务对象的知晓率也较低,说明过去针具交换点外展同伴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在信息了解的途径中,电视占第一位,只有1/3的人是通过朋友了解的,说明服务点同伴教育的效应还没有发挥出来。
        
  吸毒人群感染性病率明显比一般人群要高,吸毒人员除有较高的血液传播的风险外,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也较高。
        
  共用注射器现象在接受针具交换点服务者中明显下降,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符,明显低于没有接受针具交换的吸毒者,说明针具交换服务是非常有效的,只可惜没有血清学证明新感染HIV者在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者中比没有接受服务的低。接受过服务点服务的吸毒者在应对避免共用注射器的风险上比没有接受过服务的吸毒者要高,这表现在前者发生“来不及买”和“贪方便”的比例较后者低。
      
  对现有服务点的信息和利用,吸毒者了解现有服务点信息最高的是美沙酮,其它依次为针具交换、VCT、抗病毒治疗点,最低是妇女健康中心。有近1/5的吸毒者什么都没听说过,说明对服务点的宣传面不广,力度不够。
        
  接受过服务的吸毒者,如VCT,接受针具交换服务的吸毒者中也只有1/5,没有接受服务的吸毒人员就更低,相差十倍(2%)。妇女健康中心几乎没有人去过。感染者中接受抗病毒治疗服务的比例也非常低。
      
  对现有服务点利用的障碍,对政府办的服务点信任度低,害怕“被抓”,在社区中的吸毒者中居然占到70%。有近一半的吸毒人员对感染HIV的风险意识较低,居然认为“没有必要”去检测。有1/3的社会上吸毒者认为没有必要参加“针具交换”。此外,不知道服务点信息和政策也是吸毒者不去接受服务的原因,相当部分吸毒者对艾滋病持陈旧的观念,认为 “得了病只有等死”,不知道现在已经有了很好治疗效果的抗病毒药物,也不知道治疗点在哪和免费给药的信息,因此要加强宣传。


作者单位:1.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柳州 545000;2.柳州市卫生局

作者: 蒙进怀,韦启后,白玉,黄海波,王豫穗,俸卫东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