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肺结核568例的用药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568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行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68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15例,占55。...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方法:对2004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568例中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护理进行回顾行分析,观察并分析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68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15例,占55.46%。其中,184例合并两种以上反应,占32.39%。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是吡嗪酰胺,主要引起血尿酸增高和肝功能损害。结论:通过对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及时监测,积极处理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能够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从而完成全程督导短程化学治疗(DOTS)[1],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肺结核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4年6月 ~2006年12月收治568例肺结核患者,其中,男480例、女186例,平均年龄32.5岁。其中,原发性肺结核93例,血型播散性肺结核182例,浸润型肺结核176例,结核性胸膜炎102例,肺外结核15例。
       
  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且对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分布情况、出现时间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调节治疗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评定标准:有明确记录的相关用药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异常,与所用药物有关的因果关系、关联评价、强度分度分级按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制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评判。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后,再次使用同样药物又出现同样的症状者,视为肯定;未再使用者视为很可能,以此两项判定药物不良反应。

  2  护理

  2.1  血尿酸增高

  2.1.1  减少来源  减少外源性嘌呤来源,避免进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类、蛤蚧等海味以及肉汤类食物,不食用太浓或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指导患者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马铃薯、各类蔬菜、柑橘类水果。

  2.1.2  加速排泄  指导患者用药期间要多饮水,必要时服碳酸氢钠。嘱患者定期复查血尿酸。

  2.1.3  并发痛风的患者  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累关节负重。根据医嘱使用尿酸合成抑制药和促进尿酸排泄。

  2.1.4  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生活要有规律。向患者讲解饮食和疾病的关系,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2.2  肝功能损害

  2.2.1  休息与饮食  转氨酶高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利于肝细胞恢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肝脏是营养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受损时,蛋白质、脂肪代谢障碍。合理的饮食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利于肝功能恢复。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含多种维生素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

  2.2.2  心理护理  用药后产生的肝功能损害加上有时要终止肺结核治疗,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悲观、愤怒等不良情绪,要逐步向患者及家属逐步介绍有关药物治疗的知识。药物发生不良反应时,重视强调药物的治疗效果,让患者认识到发生不良反应后只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对症治疗后可以完全消失。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和、豁达、乐观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2.2.3  遵医嘱给予保肝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

  2.3  胃肠道反应

  2.3.1  观察恶心和呕吐发生的时间、频率、与进食的关系及量,是否伴有疲乏无力、焦虑、忧郁等。关心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向患者解释精神紧张不利于恶心、呕吐的缓解,而治疗的信心及情绪稳定则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2.3.2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患者呕吐时应帮助患者坐起或侧卧,头偏向一侧。呕吐停止后给予漱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2.3.3  应用放松技术  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放松技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2.3.4  观察生命体征和失水征象,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恶心、呕吐严重者,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纠正。口服补液时,应少量多次饮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2.4  过敏反应

  2.4.1  发热反应  如体温升高应给予合理解释,告知患者这是由于药物引起的,不是原发病没有控制,以消除疑虑和恐惧。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如出汗较多,要协助患者多饮淡盐水,及时更换衣被,防止受凉感冒;注意水电解质的补充,做好皮肤、口腔护理。

  2.4.2  皮疹  向患者讲解导致皮疹的有关知识、皮疹的原因,介绍配合治疗和护理的方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清洗,禁用肥皂和酒精。保持床铺清洁、平整,衣被勤换洗。避免局部压伤、碰撞和损伤。皮疹消退、脱皮不完全者,可用消毒剪刀修剪,忌撕扯,以防出血、感染。皮疹消退后皮肤干燥者,可涂液体石蜡润滑皮肤。穿刺时避开皮疹处。

  3  结果
   
  568例中发生不良反应315例,占55.46%。其中,184例合并两种以上反应,占32.39%。另外28例因住院时间短,合并多种疾病而无法判断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中以血尿酸增高(143例)、肝功能损害(86例)、胃肠道反应(65例)、过敏反应(包括药物热)(21例)为多见。绝大多数患者经对症治疗处理、调整方案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继续治疗。 
  4  讨论
      
  我科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以往文献报道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多高龄且病情较重,另外也是由于我科对患者监测较频繁、对抗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处理比较积极。住院期间未出现死亡或者后遗症的严重不良反应。
      
  结核病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良反应千差万别。所以,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初期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停药后排查不难发现。除上述主要不良反应外,还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视神经炎、末梢神经炎、口腔异味等药物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个别患者也可出现神经系统反应,如眩晕、嗜睡、共济失调、头痛、疲乏等药物不良反应[2]。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5.

  [2] 何月光,主编.新编实用药物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6.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核内二科,河南 卫辉 453100

作者: 李四清,付筱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