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手术室护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自我防护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有效杜绝手术室护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结果:杜绝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保证了护士的健康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杜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有效杜绝手术室护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结果:杜绝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保证了护士的健康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可以杜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乙型肝炎病毒;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是乙型肝炎(乙肝)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聚集地,手术室护士长期与手术开放创面接触,经常使用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其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1]。近几年来,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国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0%[2]。其中,部分患者因合并外科疾病需手术治疗,术中的血液、体腔液及分泌物、排泄物等引起的污染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医护人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杜绝乙肝在手术室的传播,现就手术室护士乙肝病毒的主要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1  引起交叉感染的因素

  1.1  感染HBV的原因

  1.1.1  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接触HBV。另外,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大,抵抗力下降,如有乙型肝炎病毒的侵入,极易引起HBV感染。

  1.1.2  急诊手术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乙肝患者,由于手术的紧迫性和特殊性使医护人员防护不周,隔离措施不当而引起感染传播。

  1.1.3  部分医护人员对乙肝的传染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未引起足够重视,隔离技术操作不严,污染物品处理不彻底,致使感染率增加。
   
  手术室护士感染HBV的途径:皮肤被含有HBV感染血液的针头(缝合针、注射针头)刺伤;锐利器械如手术刀、剪、布巾钳、克氏针、骨折碎片刺伤;骨科力量性操作如敲打、器械意外松动和脱落,可以造成人员的眼睛、皮肤、黏膜等受到污染;手术过程中破损部位皮肤不慎接触含有HBV感染的血液或体液等。

  2  感染控制措施

  2.1  手术室特殊消毒隔离措施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常规查肝功、HIV、梅毒,了解患者的病情,对阳性患者严格按污染手术处理。接诊急诊手术按特殊感染手术处理。特殊隔离措施,配双套人员,室内、室外分开,手术器械、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术后敷料装入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标有“隔离”字样。

  2.2  提高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①凡HBsAg阳性者护士长必须将此类手术安排至特殊手术间内实施,门外悬挂红色标记,严格控制手术间人员的流动,禁止参观人员入内。安排2名巡回护士分别负责术间内外的物品传递,并采取规范的防护措施。②设立专用手术推车,推车用一次性大单覆盖,棉被下衬一次性大单,用后的推车用有效氯1 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洗,被褥高压消毒。

  2.3  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及终末处理  凡手术受污染的物品及器械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手术间。①手术污染的器械一律用有效氯1 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擦洗、高压灭菌2次,严格遵守消毒—清洗—再消毒制度。电刀、电钻、血压计袖带、监护仪探头等,用有效氯1 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干净,放入2%戊二醛低温熏箱中熏蒸10h。②吸引器瓶、污水桶等术后加入有效氯5 000mg/L含氯消毒液,使污物及时得以消毒,浸泡2h倒掉。③手术接触的一切物品,均以有效氯1 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血迹或排泄物,作用30min后,再用沾有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的专用拖把拖2遍,拖把用效氯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h,流水冲净,阳光下晒干备用。④室内一切物品均不得外移,手术车推回室内,一次性用品及切除的坏死组织等用清洁大单打包后密闭房间,用过氧乙酸(按0.75~18/m3+水)加热熏蒸4h。启封后将一次性用品放入塑料袋内集中取走,送到指定的地点焚烧,紫外线常规照射2h。

  3  自我防护措施

  3.1  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①手术人员应注重皮肤的保护,有损伤者不得参加该类手术。②医护人员的手也因直接接触患者,要戴双层手套。手术结束后,手术人员应使用碘伏洗手3min后离去。③手术中尽可能防止血水溅出,减少污染范围,术者应穿防渗性手术衣或手术衣内穿一次性塑料围裙。应戴一次性鞋、防渗口罩,帽子下压齐眉,以防止术中的污物对自身污染。

  3.2  使用不用手传递操作技术   ①使用不用手传递操作是美国人所提出的,即现在国内提出的“非接触技术”,是为防止术中传递时刺伤医务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新技术。②术者把传递锐器放入中介物—肾形腰盘内,再由护士拿起,减少传递时造成的伤害。

  3.3  刺伤后应急处理  ①一旦发生意外刺伤,须保持镇静,迅速脱去手套,患肢下垂,患肢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排除污血,减少受污染程度。反复挤压的同时,在流动水下进行清洗污染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再用0.5%碘伏进行彻底消毒,按无菌伤口包扎。②在24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10μg,1个月后再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5μg。③定期做肝功能检查,注射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1] 李玉环.护士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调查研究[J].现代护理杂志,2003,9(2):114-115.

  [2] 李 思.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存在问题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30.


作者单位:安阳市中医院北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作者: 徐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