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输液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输液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直接滴入静脉,使药物较快地输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能更快、更好地起到治疗疾病、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所以,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措施。虽然把好了各环节关,但临床上输液反应仍时有发生。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输液

  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直接滴入静脉,使药物较快地输送到体内各组织器官,能更快、更好地起到治疗疾病、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也是一些不能进食或需要禁食病人补充营养、供给热能的主要途径;更是抢救病人时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的一条生命通道;还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所以,静脉输液是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的治疗措施。虽然把好了各环节关,但临床上输液反应仍时有发生。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必须掌握有关输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拟定护理计划,及时发现输液过程中的护理问题,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1]。

  1  输液反应的种类及危害
      
  输液反应可分为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4种。输液反应在临床上时有发生,轻则发热、寒战,出现皮疹或是荨麻疹、皮肤瘙痒,重则昏迷、休克甚至死亡。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多,除了药物本身的问题外,与输液器具、操作也有关系。输液反应不但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其生命,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

  2  预防

  2.1  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在操作前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和批号,养成先把液体瓶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有无混浊、沉淀或絮状物,检查药瓶有无裂痕;把住瓶盖转一转,看瓶盖有无松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有无过期,是否清洁,有无异物,包装袋有无损坏、漏气。如不符要求,不得使用。

  2.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治疗室和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配药液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剌部位皮肤应清洁,严格按消毒程序消毒。穿剌成功后用输液贴固定,不要使针头暴露在外。需24小时连续输液者,应每天更换输液器,药液应现配现用,避免因操作造成污染而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2.3  有计划地安排输液顺序  如需多种药物合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者以及老年、儿童尤应慎重。需要长期输液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对血管壁有剌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输液前应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应严密观察,不得离开病人。药液滴尽前要按需及时更换溶液瓶或拨针,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2.4  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有无肿胀,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针头和输液器衔接是否紧密,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输液滴速是否适宜,发现异常现象迅速处理和及时报告。

  3  处理措施

  3.1  听到患者诉发冷时就应引起高度重视,减慢滴注速度,严密观察片刻。如症状不缓解,出现手足发冷、寒战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必要时更换液体和输液器,重新穿剌,并保持静脉通畅,按医嘱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并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暧,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保留输液器和剩余药液送检验科作细菌培养。填写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登记表。

  3.2  当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急救处理,为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加压给氧,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按医嘱给用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洋地黄等。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认真做好护理、记录抢救过程。

  3.3  在输液过程中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全身症状时,应停止输液。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热敷。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3.4  在输液过程中当病人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绀,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亮、持续的“水泡声”,应立即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并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综上所述,输液看似是一项简单的操作技能,在护理工作中如稍有不慎,不按具体规程要求进行操作,也可能通过这根输液管输入不明原因的致热、致敏因子等而导致输液反应发生,产生新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所以,输液本身是存在着一定风险的,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J].第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80-188.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中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作者: 张蕾,田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