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9期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电图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不伴随各种类型的心绞痛症状。因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而引起临床重视,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本文通过对110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探讨老年无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老年 无症状性 心肌缺血 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不伴随各种类型的心绞痛症状。因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而引起临床重视,约有半数的冠心病患者可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本文通过对110例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探讨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变化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10例,其中男70例,女40例,年龄60~92岁,平均(67±4.5)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符合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采用康泰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行12导联同步监测,佩戴记录盒时间不少于23 h,并要求患者记录日常活动情况及时间,出现症状时应详细记录症状起始、结束时间。Holter监测前均做常规心电图对照,ST段下移时,如有症状,则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如无症状,仅有ST段下移,则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MI的诊断标准(采用1×1×1规则作为诊断标准)为:(1)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1 mm(J点后持续80 ms),或在原有下移基础上再下移1 mm。(2)持续时间≥1 min。(3)间隔时间超过1 min。并排除伪差、左右束阻滞、左心室肥厚、严重电解质紊乱及洋地黄药物等引起ST-T改变。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110例缺血型ST-T段检出情况(略) 表2  缺血型ST-T段变化情况(略)

  3  讨论

  1979年WHO将冠心病分为5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由表1结果表明,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常见,在本组病例中分别为68%和32%。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所占的比例较大。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原因,有的学者认为有如下几种:(1)糖尿病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有关。(2)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痛阀高。(3)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未能达到疼痛阀值。(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大脑皮层可能存在缺陷。(5)高血压患者比血压正常者痛阀高,可能是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高的原因。

  本组患者SMI以上午6~12时发作最多,占发作次数的75%。起床、进餐、活动量的增加均可导致缺血型ST-T改变。有研究发现,SMI的高峰时间因血浆中儿茶酚胺及冠状动脉张力增高,使血管内径缩小,供氧减少有关,提出血浆中儿茶酚胺在SMI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1]。对缺血型ST-T改变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无症状患者由于无胸痛或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感觉,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得到服药治疗,从而使心肌缺血的危险性增加。

  SMI可导致急性心脏事件,它对心脏的损坏不亚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先兆。尽管心脏超声配合药物、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运动等负荷方法可用来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但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对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评估心肌缺血总负荷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尤其是12导联DCG,可以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行准确的定位,且可观察其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发作规律及频度,可及时指导临床治疗以预防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士雯,毛松岩.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1-182.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作者: 孙朝阳,许献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