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9期

1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1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19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总结1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管道护理体会。方法:针对196例患者需要脑室引流管、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实践,观察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了管道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管道护理工作在颅脑损伤病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管道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在治疗期间往往需要留置各种管道,如吸氧管、吸痰管、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套管、脑室引流管、深静脉置管等。因管道护理不当,会出现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各管道的专门护理,有效预防了管道并发症,达到了预期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7年10月间收治的196例颅脑损伤患者管道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6例,男132例,女64例,年龄3~78岁,平均32.6岁。其中浅昏迷138例,深昏迷58例。损伤原因及类型:车祸伤136例,坠落伤40例,殴打致伤20例。闭合性损伤152例,开放性损伤44例;硬膜外血肿88例,硬膜下血肿70例,颅内血肿18例,弥漫性脑肿胀1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合并颅骨骨折86例,休克73例。

  1.2  管道情况 

  需同时气管套管、吸痰管、留置尿管、脑室引流管、鼻饲管、吸氧管、深静脉置管病人14例,需留置导尿管、鼻饲管、吸氧管病人46例,需吸氧管、鼻饲管护理的59例,仅需吸氧管护理的病人77例。

  1.3  治疗结果 

  198例中117例痊愈出院,26例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11例患者出院后生活需要家人照顾,5例成为植物生存状态,37例因合并多个脏器损伤而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  管道护理

  2.1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是调节颅内压和在脑出血以及感染时排出脑脊液及监控颅内压的一种方法。①引流管的高度高于穿刺点水平位置15 cm~18 cm,以维持一定的脑压。脑室引流量不超过200 ml/d。②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冲洗引流管1~2次,冲洗引流管之前要严格消毒引流管的外壁及伤口周围,引流管外壁消毒长度约为5.0 cm。③仔细观察引流物的色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若引流物出现混浊、沉淀,并伴体温升高,考虑发生感染,应及时留取引流标本并送验。若引流量甚多,病人出现多汗、心动过速、头痛、恶心、则考虑引流过度所致,要及时报告医生。④引流时间一般为3~7 d,拔管前24 h要仔细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然后在严格消毒下拔管。拔管后加压包扎局部伤口,并观察局部伤口情况。

  2.2  气管套管的护理

  2.2.1  气管切开后,每天更换伤口及导管口敷料,每8小时1次。严格无菌操作,仔细观察有无感染及皮下气肿的发生。

  2.2.2  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是预防局部感染及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每4小时更换内套管1次,每次取出时间不超过30 min,以免痰痂将外套管阻塞。取内套管时,要注意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的托板,防止刺激呼吸道,安放内套管前将痰液吸净,并仔细检查内套管管壁是否园滑,边缘因磨损而变得锐利的内套管禁止使用,以防咳嗽活动时造成出血。

  2.2.3  常规进行呼吸道湿化,3次/d雾化吸入,并在雾化吸入液中加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庆大霉素。在进行气管内滴药时,要注意注射器乳头及针栓应紧密连接,缓慢滴药,严防针头脱落入气管。

  2.2.4  术后第2天要调节外套管固定带的松紧,临床上出现由于咳嗽、翻身等导致的套管系带过松、套管脱出,致使患者呼吸困难时,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用弯止血钳或扩张器将切口撑开,重新安放好套管。

  2.2.5  外套管与组织间的气囊,应每2小时放气1次,15 min后再进行充气约5 ml。

  2.2.6  拔管 

  我们采用间断或堵塞的方法,使患者逐渐适应,直到完全堵塞3~5 d后仍无呼吸困难时将套管拔出。

  2.3  吸痰管的护理 

  对于重症患者,从口腔吸引时应从臼齿处插入。对昏迷病人,我们主张在每次翻身拍背后,从鼻腔吸痰。从气管套管内吸痰时,将吸痰管慢慢插入套管内由浅入深,插入气管不做吸引,待吸引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方可缓慢吸引。吸痰遇到阻力时,后退吸痰管0.5 cm后开放负压,可预防气管损伤。痰一次不能吸尽者,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待SpO2回升后再进行吸引。吸痰前后给予吸入纯氧3 min,可有效预防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吸痰时动作要轻柔,以减轻黏膜损伤,每次吸氮时间不宜超过15 s,吸氮管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连续吸引时,每次均需更换吸痰管。

  2.4  鼻饲管的护理

  鼻饲的第1个24小时内,每2~3小时抽吸1次鼻胃管,并观察抽出胃液的颜色、性质、量,若抽出的营养液超过100 ml,提示胃排空延迟,应暂时减少或停止灌注,至胃排空后可开始灌注;鼻饲时将患者头抬高20°~30°,可减少反流。每次灌注后以20 ml温水冲洗,防止管道阻塞。鼻饲液的温度要适当,一般在38°~40°为宜。室温下配制的鼻饲液存放不能超过6 h,避免细菌及病毒污染。每周更换鼻饲管1次,同时清洁鼻腔。

  2.5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插管过程要严格无菌操作,这是防止尿路感染的关键。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尿管进入膀胱的位置,以防尿液倒流。进行膀胱冲洗时,要分离尿管和引流管,必须保持尿管口与引流口的无菌,防止上行感染。防止管道受压、扭曲、堵塞。定时排放引流袋内尿液,每日更换引流袋,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外口及外阴1~2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2.6  吸氧管的护理 

  重症患者若有鼻饲管,在给患者吸氧时要采用较细的鼻导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但应注意插管的长度以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为宜,插入过浅,则氧气在吸入前就逸出。鼻导管应每4小时更换1次并及时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应注意在插管时动作宜轻柔,防止出血。

  2.7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后24 h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保持导管通畅,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块,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 ml以上的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20 ml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每日检查导管深度,护理时特别注意避免导管脱落。更换敷料时动作应轻柔,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防止带出导管,消毒时,待局部消毒液干后,再贴透明敷贴。

  3  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变化快,各种管道护理至关重要,有时会因一个管道的护理不当使患者失去抢救生命的最好时机。所以,我们在对重症多管道患者的护理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按照护士岗位技能训练的操作要求,采取每班床头交接班,定时巡视病房,认真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扭曲、脱落、移位、堵塞、漏液等现象,有效地保证了各种管道在正常的使用状态[1],积极配合了临床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春舫,任景坤.护士岗位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67.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河南 平舆 463400

作者: 李雪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