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0期

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职业危害职业危险因素自18世纪医学之父Bernadio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后[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医务人员通过职业接触而感染HIV、HBV、HCV、结核杆菌、狂犬病等,一直是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严重问题。其中,以护士受职业危害的危险最大[2]。医务人员面临着职业性感染的威胁和挑战,为了有效避免或......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职业危害

  职业危险因素自18世纪医学之父Bernadio 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后[1],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医务人员通过职业接触而感染HIV、HBV、HCV、结核杆菌、狂犬病等,一直是威胁医务人员健康的严重问题。据报道,在美国1981~1993年发现的30多万艾滋病病人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医务人员当中,护士占63%,医师占14%,化验师占10%,输血工作者占8%。其中,以护士受职业危害的危险最大[2]。我国病毒感染率为42.2%~80.7%。乙肝表面抗原检出率为10%,年发病率为230/10万[3]。专家预测,我国艾滋病2010年可能达到150万~1 000万人[4]。医务人员面临着职业性感染的威胁和挑战,为了有效避免或减少职业危险因素,必须首先明确职业危险的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意外损伤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抽血、手术器械传递是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技术操作,常用的锐器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多种血源性疾病都可经医疗锐器伤害途径传播给护理人员,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最常见。这些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一次即可感染。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GDG)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而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

  1.2  物理因素

  1.2.1  紫外线、臭氧机的危害  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灯管和臭氧机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睛、皮肤会引起灼伤、红斑、眼角膜炎、皮肤过敏。而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引起黏膜水肿等不良反应

  1.3  化学危害因素  各种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出现症状。含氯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挥发性消毒剂,人体常时间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眼涩胀、结膜炎、呼吸道损伤、鼻窦炎,甚至胸闷、气喘等,严重者可致癌、胎儿畸形[5]。

  1.4  生物因素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无保护性地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或经锐器损伤、皮肤损伤及呼吸道吸入,长时间停留在污浊的空气环境中,以致罹患医院感染以及感染了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特殊传染性疾病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患者,因其具有空气传染性,对消毒隔离有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害医务人员,还可以引起病人之间交叉感染。

  1.5  光热的损害  如激光不仅对眼睛、皮肤有刺激,还会引起反射性烧伤、错误照射等并发症。

  1.6  X线辐射  长期接触X线如防护不当、大量照射可对人体造成多种损害,如造血功能低下、诱发肿瘤、致胎儿畸形。根据周文娟等研究,X线对护士的敏感部位(如乳房、性腺、甲状腺、卵巢)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6]。

  1.7  细胞毒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可引起骨髓抑制、致畸、致癌等严重后果。

  1.8  燃爆因素  室内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缺少标志,如酒精等遇火易燃、氧气开关不严遇热易爆。使用高频电器也可能导致燃爆。

  1.9  噪音干扰  医疗仪器发生的报警声、电流振动等噪声可引起护理人员头痛、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1.10  医疗垃圾污染  包括医疗常规垃圾、生物危险性垃圾以及放射性垃圾,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11  心理社会因素  刘宇等[7]对护士工作压力源的研究显示,一方面,因护理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多、工作不规律、负荷重;另一方面,缺乏组织及同行支持等,使护士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身心疲惫;另外,工作量大、工作环境紧张、业务技术日新月异,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产生身心疲惫综合征。

  2  防护对策

  2.1  洗手  进行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每一个病人前后均应用肥皂、流水彻底洗手。洗手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措施。

  2.2  戴口罩、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眼罩,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护理人员手上有伤口时更应注意。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并彻底洗手,脱手套后也应洗手。

  2.3  锐器伤的防护  锐器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最主要途径。污染的锐器用后应立即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锐器传递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谨防锐器伤人。为不合作病人做治疗时,应在他人协助下进行;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必须使用器具。为患者采血、抽血时,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做好此类病人的隔离和安全防护。

  2.4  检验标本及医疗废物的处理  检验标本应放在带盖的试管里,用密闭容器运送;标本要写明“小心血液,提防污染"[8]。所有医疗废弃物,如一次性器械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等,均应放在专用容器中,送规定地点焚烧处置。

  2.5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臭氧消毒应在无人的条件下进行消毒,避免两眼直视,紫外线灯开关安在消毒室外,监测时穿防护衣、戴防护镜,加强机器的保养和检修,减少噪音。

  2.6  化学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在配制化学消毒剂或化学药品时,应戴口罩、帽子、护目镜、手套,穿防护裙,防止消毒液及化学药品溅到皮肤及眼睛上,配制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准确掌握配制浓度,取放物品后及时加盖,避免挥发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2.7  生物因素防护  在操作时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溅到皮肤、口腔、眼睛里。为重度感染患者操作完毕后先灭菌再刷洗,更衣并洗手,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水龙头应设在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洗手后自动烘干。

  2.8  接触后处理  ①皮肤黏膜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后,应立即用肥皂、流水彻底清洗;血液、体液进入眼睛后,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大量清水冲洗。②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挤出伤口血液,立即用肥皂、流水清洗伤口,然后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9]。必要时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应建立护理人员锐器伤报告制度,一旦发生锐器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纪录锐器名称、伤害部位、是否感染及处理情况等,定期总结、制订防护措施,做好暴露后处理及追踪随访。

  2.9  疫苗接种  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医务人员健康档案。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对损伤后危险性较大的护士,如免疫力低下及特殊时期(哺乳期、孕期、月经期)的护士,更应做好防护措施。

  2.10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既要保证工作的持续性,又不能打疲劳战,学会恰当地选择工作速度,缓冲紧张程度,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不做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职业安全与防护是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避免职业性伤害的关键。护理人员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树立全面性防护概念,职业防护工作将会日益完善,从而将职业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 邓立梅,赵佛容.口腔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0):57-59.

  [2] 黄 勋,主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8-71.

  [3] 许 国,铭李石,主编.现代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979.

  [4] 郑锡文.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及预防与控制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3):131-132.

  [5] 李映兰,罗 贞.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67.

  [6] 周文娟,孙晓红,高 波,等.X射线对手术室女护士敏感器官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00.

  [7] 刘 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3-854.

  [8] 姚 飞,郭兰兰.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预防意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3,18(3):231.

  [9] 李福森.供应室护士自身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0,10(5):302.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妇幼保健院,湖南 永州 425000

作者: 唐满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