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5期

脑瘫患儿父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脑瘫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亲和母亲在SDS的标准总分、抑郁症发生例数、发生率等方面比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主要研究脑瘫患儿的父亲和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脑瘫患儿父亲和母亲在SDS的标准总分、抑郁症发生例数、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脑瘫患儿的母亲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高于脑瘫患儿的父亲(P<0.05~ 0.01)。结论:脑瘫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影响。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家长 心理健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抑郁自评量表(SDS)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有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障碍[1]。如果在家庭中有一个这样的脑瘫患儿,在长期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必然会给家长带来较大的精神压力和较重的经济负担,在这些应激源的长期作用下,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必然会受到影响,由于母亲在照顾患儿方面往往要付出更多,其心理状况不如父亲稳定,所以更易出现心理障碍。本研究是以到我院康复矫形中心住院和门诊康复训练的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父母亲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均为2005年2月至2008年2月到我院康复矫形中心住院和门诊作康复训练的脑瘫患儿的父母亲,父亲组平均年龄(33.4±7.12)岁,母亲组平均年龄(29.8±6.32)岁,所有脑瘫患儿的诊断与分型均符合198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诊断与分型标准[2]。

  1.2  工具 

  所有资料均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3]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4]作为测评标准。

  1.3  调查方法 

  作者先对调查对象进行必要的解释,要求调查对象根据1周内的实际感觉独立填写,并在30~40分钟内完成这两份自评量表的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2  结果

    表1可以看出脑瘫患儿母亲组在SDS中的标准总分(56±9.12)分、抑郁症发生例数14例、发生率26.4%,明显高于父亲组的(47±7.11)分、抑郁症发生例数8例、发生率15.1%,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2可以看出脑瘫患儿母亲组在SCL-90中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偏执和精神病性五个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以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高于父亲组,提示有显著差异(P<0.05~ 0.01)。表1  脑瘫患儿父母亲SDS分与对照组比较(略)表2  脑瘫患儿父母亲SCL-90 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略)

  3  讨论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心理应激反应在健康和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5]。当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脑性瘫痪,尤其是得知脑性瘫痪的愈后不理想时,其心理打击是非常大的,随着漫长的康复治疗过程,家长对孩子的走路、生活自理、学习,甚至其长大后的生存都会有很大的担忧,这些长期的精神压力,加上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要负出的较重的经济负担,另外还要忙于工作以及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等等,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应激源,在这些应激源的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脑瘫患儿家长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良反应。而作脑瘫患儿的母亲,在照顾患儿方面往往要付出更多,其心理状况不如男性的稳定,所以脑瘫患儿的母亲比父亲更易出现心理障碍。

    我们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测评脑瘫患儿父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脑瘫患儿父母亲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严重程度有何异同。两个量表均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我们对53个脑瘫患儿家庭的调查, 脑瘫患儿母亲组在SDS中的标准总分(56±9.12)分、抑郁症发生例数14例、发生率26.4%,明显高于父亲组的(47±7.11)分、抑郁症发生例数8例、发生率15.1%,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SCL-90中脑瘫患儿母亲组在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和偏执和精神病性五个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明显高于父亲组,提示有显著差异(P<0.05~0.01)。上述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脑瘫患儿的母亲比父亲更易出现心理障碍,并且心理障碍程度往往要严重。所以在关注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的同时,更应关注脑瘫患儿母亲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吴梓梁,高铁铮,陈达光.儿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2:355.

  [2]林庆.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和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163.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增刊):160-161.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25.

  [5]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5.


作者单位: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广东 广州 510520

作者: 黄宏亮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