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5期

老年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老年房颤健康教育1概述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是由房颤引起的。因此,对房颤患者的护理行为,应着眼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老年 房颤 健康教育

  1  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所有脑卒中发作中有36 %是由房颤引起的。

    因此,对房颤患者的护理行为,应着眼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即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患者群体掌握房颤的相关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房颤的危险因素,预防其并发症的产生,促进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房颤的病因

    房颤的发生呈阵发性或持续性。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可发生。持续性房颤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及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等。房颤发生在无已知心脏病变基础者,称为孤立性房颤。

    美国学者Jahangir等研究认为,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孤立性房颤患者转变为永久房颤、出现血栓和死亡机会较小。房颤伴随器质性疾病可以加速房颤的进程并可增加房颤的并发症,如合并老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充血性心衰、肥胖等一些危险因素时,阵发性房颤转变为永久性房颤、形成血栓以及死亡的可能性就较正常人大大增加。

  3  房颤所致的不良后果

    房颤的远期危害性主要有心衰及脑栓塞,多发生在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快速房颤尤其是老年人,会诱发心衰。

  3.1  心衰(heart failure) 

  正常时左心室充盈期包括快速、缓慢充盈及心房收缩,房颤时,缓慢期偏短,收缩期消失,左房容量增大,左房压力上升,左心衰。进而可以导致肺瘀血,呼吸困难,出现严重的肺水肿,甚至死亡[1]。

  3.2  脑栓塞(Cerebral embolism) 

  脑栓塞是房颤的另一严重并发症。房颤时心房内血液涡流,加上心房内膜的病变,容易形成血栓。同时,房颤的存在,导致左房扩大,血流缓慢,也易形成左房血栓形成,血栓的脱落会造成动脉栓塞,以脑栓塞多见,常导致病残或死亡。

    由于房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如高血压、高龄、冠脉病变、心肌病变、高血糖、左房扩大、瓣膜病变等有关,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减慢心室率,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防止房颤并发症的发生。

  4  房颤的治疗原则

  4.1  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原则 

  阵发性房颤发生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用以:

    ①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即正常心律),才能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患者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②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患者,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的心室率。

    ③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

  4.2  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原则 

  对于持续性房颤应给予药物治疗、电除颤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不能治疗房颤,一般需要长期服药。另外,还需应用抗凝药物治疗,用以预防脑栓塞的发生,减少病残率。据报道,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率下降68% ,病死率下降33% ,复合终点事件(脑卒中、体循环栓塞和死亡) 的发生率下降48%[2]。电除颤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无效的患者[2]。单次的转复成功率很高,但是复发率可高达60%以上[3]。

  5  健康教育

  5.1  心理护理  ‘

  房颤患者常常向医护人员诉说胸闷、心悸、乏力,尤其是老年患者对这些反应特别敏感。这是由于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功能消失,心排血量降低达25 %以上。心排出量的降低引起活动耐力下降,再者老年患者往往多种疾病并存,体质虚弱,近记忆力降低,这一系列的负性体验往往使患者焦虑、烦躁、心情低落、担心预后及生活质量,另外存在与社会因素有关的医疗费用等问题,这些心理因素可剌激自主神经,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4],此时想在短期内让患者接受较多的医疗、护理知识往往效果欠佳。

    因此我们首先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多关心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内心体验和需求,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如利用晨间护理、查房、发药、输液、治疗等时间向患者讲述卧床休息的目的、进行饮食指导、给每个患者讲解所服的药物的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讲述时我们抓住患者的注意力,内容尽量精简,做到日日复习,强化指导。

  5.2  症状的自我监测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150次/分,患者可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时,患者甚至不察觉其存在。

    因此,患者病情稳定后寻找适宜时机,向患者介绍引起房颤的有关疾病的病因、症状、体征,让患者了解出现什么样的症状和体征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以便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例如:(1)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或者劳累;(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3)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并教会患者如何预防或减轻症状。

  5.3  用药的指导 

  急性快速型房颤的患者最初的治疗目的是减慢心室率。常用药物有洋地黄、奎尼丁、胺碘硐、慢心律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护士每次发药都应向患者解释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时间,口服特殊药物时的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口服地戈辛时易出现黄绿色视、胃肠反应、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在给患者做宣教时要让患者掌握这些中毒表现,并教会患者自测脉率,如脉率< 60 次/ 分,要立即停止服药。口服奎尼丁、胺碘硐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或肺毒性及甲状腺功能异常[1],因此告诉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并定期检查肺部和甲状腺,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相关的毒副作用。

  5.4  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 

  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栓子来自左心房或心耳部,因血流瘀滞、心房失去收缩力所致。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据统计,无心瓣膜病者合并房颤,发生中风的机会较无房颤者高5~7倍。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脱垂合并房颤时,脑栓塞的发生率更高。

    对于顽固性房颤患者,为防止血栓形成,需要口服溶栓药物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凝。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使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降低68%。抗凝治疗有增加出血的危险,长期应用华法林必须检测INR,特别是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许多患者不能长期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或饮食的影响,使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因次,在用药期间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同时让患者明白服用华法林要控制好血压,避免跌倒、饮酒或其他药物的干扰[5] ,以减少增加出血的危险。以上知识宣教要每天评估,了解患者的掌握程度。

  5.5  体能锻炼 

  患者住院卧床期间,帮助患者经常更换体位,避免长时间盘腿或蹲坐,预防静脉血栓形成。通过简单的肢体活动,一定程度恢复原来的体力,使因长期卧床而处于废用状态的肌肉、关节、骨骼等得到某种康复。这类运动疗法具体的方式方法很多,各种形式的主动运动,如等张的、等长的、有节律的重复动作都能提高肌肉的力量,改善耐力,促进心肺功能的增强。

    此外,即使被动的运动或按摩等,也可通过刺激机体、改善血液循环而使患者体力有所增强,心身得到某种松弛,从而有利于治疗或康复。

  5.6  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

  健康教育需要家属的积极参与,通过家属参与,使家属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认识,比如掌握饮食、活动、急救等知识方面,可增加患者的主动性,能够及时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行为。

  5.7  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前的1~2 天给予防病保健、加强自我护理能力、确定复诊时间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嘱患者出院后,着干燥保暖的衣物,避免到人多、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注意劳逸结合。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耐力,增强体质。保持情绪稳定和规律的睡眠,保证休息,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勿过饱, 尽量避免饮用茶、咖啡、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物质。多吃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太干燥时不要太用力大便,使用药物通便,以减少意外发生。

【参考文献】
    [1]任自文,梁玉芝,杨俊娟,等. 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 ,29 (5) :302.

  [2]张永珍. 房颤与脑卒中[J].中国老年病杂志,2005 ,2(1) :50~51.

  [3]柯道正,唐海沁,朱怀玺. 老年房颤85 例临床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0 ,14(2) :89.

  [4]朴莹,陈耀. 老年病人术后恢复期猝死原因分析及预防[J].护理学杂志,2000 ,15 (11) :672.

  [5]王华,杨杰孚. 心房颤动的血栓前状态[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 ,29 (6) :378.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北京 100044

作者: 赵丽洁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