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6期

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作用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家庭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83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座谈、心理干预、药物应用指导、行为指导等家庭干预方法。结果:家庭干预组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复发率、社会功能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社区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家庭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83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座谈、心理干预、药物应用指导、行为指导等家庭干预方法;一组处于随意状态,进行为期5年的对照研究。分别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自杀率、复发率、再入院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家庭干预组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复发率、社会功能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社区家庭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康复

  精神分裂症病因至今未明,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困扰。我院把社区防治列为工作重点之一,经多年实践,逐步探索出家庭干预为主要的社区防治精神分裂症途径之一。为评价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防治中的作用,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痊愈出院并在社区经家庭干预满5 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与研究组同期出院,处于随意状态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其中,干预组男23例,女24例;年龄16~63岁;病程5~33年。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18~60岁;病程5~35年。两组病例诊断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无严重躯体疾病。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诊断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出院后第1周及第2周,医护人员与家属座谈,采用科学制定的课程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第1周为精神疾病的性质及表现,第2周为用药常识及处理方法等。其目的是促进家庭端正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态度,促使家庭对干预措施的合作与主动参与。之后,每2周进行1次上门干预,每次确定一个需解决的不良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有效措施,再次干预时检验效果并反馈信息。具体干预包括以下内容[1~3]。

    1.2.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要达到家庭干预的既定目标,医护人员首先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心、体贴、爱护、尊重他们,运用沟通技巧自然交流,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合作。

    1.2.2  疾病知识教育 

  针对当前病情,进行针对性分析、讲解和指导。讲解精神分裂症的一般知识,康复期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预防反复及复发的主要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心中有数,对症施护,减少疾病的反复及复发。

    1.2.3  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知识,如应用方法、主要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等,强调长期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嘱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增减药量,更不能随意停药。

    1.2.4  调整家庭关系 

  调整家庭成员交流中存在的高情感表达、对患者缺乏应有的关心和爱心、厌弃甚至打骂患者、成员间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尽量避免给患者施加不良刺激,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休养环境,促使患者身心康复。

    1.2.5  改善患者能力 

  协同家属根据患者情况,给患者适当安排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规律饮食起居、做体操、听音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增加患者的生活情趣,培养正常生活的能力,家庭成员应支持、辅助并肯定患者的成绩,增进其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1.2.6  改善患者的社会关系 

  鼓励患者和社会保持密切接触,适当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减少对家庭成员的依赖,减轻焦虑情绪和退缩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延缓精神衰退。

    1.2.7  解决不良行为

  列出患者各种不良行为,与患者进行讨论,使其认识到行为的异常。协同家属及患者制定训练矫正计划及措施,督促患者自觉落实。

    1.2.8  提供观察病情的技巧 

  指导家属观察病情的主要内容,如患者的睡眠情况、情绪变行为变化、性格变化等,特别要识别病情反复及复发的主要诱因及先兆症状。一旦发现病情异常,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或领患者到医院就诊。

    1.2.9  安全指导 

  指导家属充分认识该病的复杂性,要妥善保管危险物品,如刀、剪、农具、农药、绳索、患者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等;不得带领其进行危险作业;更不要带患者到铁路、公路、水库、井边等危险地方玩耍,避免患者因心理因素或症状复发发生意外。

    1.2.10  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心理干预 

  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引导患者、家属、亲友、邻居、同事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工作、婚恋等难题,提高面对困难的适应能力及化解能力,逐步使患者的心理状态走向健康、稳定、成熟。
  
  2  结果

  家庭干预后家属对教育内容知晓及对知识需求程度,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研究组5年总复发率为12.8%(6/47),对照组为33.3%(12/3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5年末社会功能评估,研究组达到恢复原工作者占51.1%(24/47),对照组为33.3%(12/36),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复发需再入院者研究组为6.4%(3/47),对照组为36.1%(12/36),差异显著(P<0.01)。研究组无1例发生意外,而对照组自杀发生率为8.3%(3/36)。说明研究组社会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社会功能损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其病残率、复发率很高,多伴有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对社会造成很大程度的危害。有资料统计,其社会危害程度为27.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4]。因此,精神分裂症防治不仅是医疗领域的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目前,由于精神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住院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在家中治疗,且痊愈出院后仍需长期甚至终身治疗。有研究表明,维持治疗与家庭社会支持,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患者家属在接受以知识教育为主的家庭干预后,对有关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和对知识需求情况较对照组明显进步。本研究表明,家庭干预组5 年内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了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抗复发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组社会功能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家庭干预对促进患者社会适应和社会功能康复也具有显著效果,表明家庭干预可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和康复手段。Saykin认为,目前对精神分裂症尚无根治的办法,精神分裂症的核心问题是社会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下降,而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可导致患者社会功能受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精神衰退[5]。综合性的家庭干预措施,无疑在这方面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益的探索。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的防治,不仅要纠正患者的认知、情感、思维、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的障碍,同时,还要纠正导致或诱发这种障碍发生和发展的不良环境。针对患者家属以及亲友的综合性家庭干预,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加深对精神疾病的理解,促进患者行为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尽早回归社会、享受正常生活,并且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反复和复发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张卫芳,屈秀凤,马 军.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J].山东精神医学,2004,(2):113.

[2]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7-759.

[3]宋燕华.精神障碍护理学[M].第1版.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180,192-193.

[4]王永柏,刘 敏.精神疾病患者对社会危害的调查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6:356.

[5]李永远,吴天诚,李 鸣,等.早期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24-26.


作者单位:潍坊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潍坊 262400

作者: 郭玉芳,王彦,郭素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