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7期

护理干预对22例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惊恐障碍惊恐障碍(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我院的22例惊恐障碍患者实施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2方法评定工具采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PD)是一组反复出现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为特征的急性焦虑障碍。数次发作后可以出现预期焦虑、场所恐怖及抑郁症状。在美国PD的终身患病率在3%左右,且女性较男性更易患PD[1]。根据惊恐障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我院的22例惊恐障碍患者实施了生理、心理、社会不同层面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惊恐障碍患者2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其中,男9例(40.90%),女13例(59.10%);年龄(38.35±6.38)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37.97±6.95)岁,女(35.41±4.52)岁,男女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评定工具采用HAMA 和HAMD两个量表,对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不同层面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由精神科住院医师在住院24小时内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一次,4周后重复以上测查。

  1.3  数据处理 

  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患者护理干预前后,HAMA、HAMD评定结果见表1。表1  护理干预前后2种量表总分比较(略)

    从表1可见,心理干预前患者HAMA、HAMD总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后,护理干预前患者处于重度焦虑、呈一定抑郁的状态,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减轻。根据量表的分界值规定:HAMD总分≥l 7分(17项版本)即存在抑郁,HAMA 总分≥ 29分可能有严重焦虑[2]。从干预前后量表的分值推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3  护理干预

  3.1  生物学层面

  3.1.1  惊恐发作时患者会有胸闷、喉部哽噎感,出现过度换气症状。此外,通常还可能出现恶心、腹部不适、视觉障碍的症状。指导患者做正常或缓慢的呼吸,并配合身体活动,一般来说,以上症状会有所缓解。

  3.1.2  焦虑是可以传导的[3],惊恐发作时减少患者活动,适当限制患者与他人接触,以免互相影响和传播,加重病情。此外,可给予温水浴、按摩等措施使患者放松,增加生理舒适感。

  3.1.3  按医嘱正确给药 

  常用的药物为苯二氮类,如氯硝西泮、阿普唑仑等,但须注意患者是否喝酒,因为,酒精会增强该药物的镇静作用,甚至导致死亡[3];另外,帕罗西汀属于强力、高度选择性的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双重作用。帕罗西汀作为被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用于治疗PD的SSRI类药物,在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地降低致残率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3.1.4  保证适当的营养、水分、休息和清洁舒适 

  惊恐障碍患者常有自我照顾能力下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情况,其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和胃肠道不适、腹胀、便秘等躯体不适所致。因此,护士要鼓励患者进食,帮助选择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对便秘者鼓励多进食蔬菜水果,多喝水,带领患者活动,养成每天排便习惯。如便秘超过3天,应根据医嘱给予缓泻剂或灌肠等帮助排便。此外,惊恐障碍患者失眠、入睡困难、早醒、易惊醒等睡眠障碍很常见,要帮助患者了解并运用有助于睡眠的方法,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同时应防止患者因疲乏或精神不振白天卧床时间过长。

  3.2  心理功能层面

  3.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真诚、理解、支持的态度对待患者,耐心的协助患者,使患者感到自己是被接受、关心的。

  3.2.2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的感受,协助其识别和接受负性情绪及相关行为 

  护理人员辨识出患者的负性情绪后,引导患者表达,如引导患者说出心中感受“你看起来好象不太舒服”“你烦躁吗?抽了很多烟呢!”借以引导,护理人员也可验正自己的评估是否正确,患者有时为了避免讨论令自己不愉快的发作经历会顾左右而言他。此时,护理人员应给患者调整时间,以温和的态度面对,患者有反应时,立即给予支持。

  3.2.3  与患者共同探讨与疾病有关的应激原及应对方法,协助患者消除应激 

  帮助患者找出惊恐时的灾难性想法、想象、内心对话,以书面作业的方式对灾难性想法加以评述,提出质疑;逐步引导患者创造积极自信的经验和陈述,反复温习这些积极陈述,进行自我指导。

  3.2.4  认知重建 

  对患者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给予合理的解释,让患者意识到这类感觉和体验是良性的,对健康不会造成严重损害[5]。如心悸是对紧张性事件的一种夸大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心脏疾病的体征,使患者明白自己并没有身体器官的疾病,其痛苦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以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找出致病因素,正确分析生活事件的客观方面,并能恰如其分地评价个人性格、心情、态度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6]。

  3.2.5  放松训练 

  包括音乐放松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静坐、慢跑、肌肉松弛等。

  3.2.6  转移注意力 

  对患者来说行动是焦虑的对抗剂,应将对付焦虑的非建设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7]。组织患者看电视、读报纸、杂志、唱卡拉OK、打乒乓球及体能训练等,以转移注意力,达到减轻焦虑、恐惧、抑郁情绪的目的。

  3.3  社会功能层面

  3.3.1  给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刺激。加强病情观察,观察发作次数、发作时表现及情绪变化等,严防患者发生自伤、自杀、及冲动伤人行为,设专人陪护,以增加其安全感,避免环境中的危险物品及其它不安全因素。

  3.3.2  协助患者获得社会支持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认清现有的人际资源,并扩大其社会交往的范围,使患者的情绪需求获得更多满足的机会。同时协助患者及家庭维持正常的角色行为。

  3.3.3  帮助患者改善自我照顾能力 

  在急性发作期耐心协助患者沐浴、更衣、头发、皮肤等的护理。护士对患者的每一个进步都予以及时肯定、表扬鼓励,让患者感到他随时都受到护士关注,有利于患者逐步树立起治疗疾病的信心[8]。

  3.3.4  对患者家属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教 

  主动与家属沟通,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及服药注意事项、药物不良反应、出院后家庭监护的内容及重要性,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的进行。

  4  小结

    有资料表明,88% 以上的惊恐障碍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认为,若得不到合理干预,很少有自然缓解的病例,严重者将产生社会功能残疾[9]。因此,根据疾病的特点,对每一位惊恐障碍患者做好恰当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恢复和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Westenberg HG, Liebowitz MR.Overview of panic and social anxietydisorders[J].J Clin Psychiatry,2004,65(Suppl l4):22-2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

  [3]李显凤.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53.

  [4]Geracioti TD.Verdafaxine treatment of panic disorder:a case series[J].J Clin Psychiaty,1995,56(9):408-410.

  [5]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57-460.

  [6]杜召云,成义仁,刘继兰,等.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01.

  [7]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I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84-286.

  [8]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4.

  [9]杨海晨,胡纪泽.惊恐障碍的维持治疗[M].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9(2):50.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作者: 王艳红,陈爱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