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8期

垂体瘤切除术后尿崩症的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垂体瘤切除术尿崩症护理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而尿崩症又是垂体瘤切除术后多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将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危及生命。所以,对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极为重要。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2007年共手术治疗垂体瘤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术后发生尿崩症14例,最早发生在手术......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垂体瘤切除术 尿崩症 护理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而尿崩症又是垂体瘤切除术后多见的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将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危及生命。所以,对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极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4年~2007年共手术治疗垂体瘤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7~70岁,平均34.5岁。术后发生尿崩症14例,最早发生在手术后2h,最迟在手术后69h。尿崩症持续时间24h~14d。其诊断标准:尿量大于200ml/h或大于4 000ml/24h,尿比重小于1.005,尿渗透压小于200mmol/L,血渗透压大于300mmol/L。本组14例经1~14d症状自然缓解或药物治愈。随访5个月,未发现永久性尿崩症患者。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后因疼痛、多尿、烦渴而出现紧张、焦虑、全身不适等症状,因此术前应以良好的语言、热情的态度向患者做宣教,使患者了解有关的疾病知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水、电解质平衡的观察与护理  测定尿量、尿比重、血尿渗透压是术后观察的重点。术后每小时计尿量、尿比重并记录结果。每小时尿量超过200ml或24小时尿量大于4 000ml、尿比重小于1.005,应怀疑尿崩症的发生。计24h出入量,计算出入量是否平衡。本组有1例男患者,术后4h平均每小时尿量600ml,测电解质提示高氯、高钠、低血钾,经及时补液及调整输入的电解质,8h后病情得到控制。补液的依据是以尿量为标准、进出量平衡的原则。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补液医嘱。清醒患者如无恶心、呕吐,在静脉补液的同时辅以口服补液。护士要耐心讲解口服补液的重要性,既要防止因烦渴而独饮白开水致水中毒,又可防止过度限制饮水导致高渗性脱水。
   
  术后尿崩症的发生是因为手术损伤了垂体后叶、室旁核,影响了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尿崩症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术后1周内应严密观察每小时尿量。因此,正确执行补液医嘱,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持出入量平衡是护士工作的观察重点。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神经外一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作者: 王浩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