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8期

浅述中医康复疗法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丰富康复医学内容。方法:应用天人相应学说、脾胃学说、体质学说、神情学说、淤血学说、痰饮学说及中医康复疗法,以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结果:中医康复理论及康复疗法为养生、康复、防病、治病提供许多方法。结论: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医康复理论及康复疗法,对丰富康复医学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丰富康复医学内容。方法:应用天人相应学说、脾胃学说、体质学说、神情学说、淤血学说、痰饮学说及中医康复疗法,以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结果:中医康复理论及康复疗法为养生、康复、防病、治病提供许多方法。结论: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医康复理论及康复疗法,对丰富康复医学内容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中医康复理论;中医康复疗法;康复医学;康复

  康复医学是研究如何对伤、病、残所致的功能障碍进行评估、治疗和训练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目的的一门医学学科,是“预防医学、保健医学、治疗医学、康复医学”这一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充分体现“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化的医学模式,与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相一致。
   
  祖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有丰富的康复理论,康复疗法多,适应范围广,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必将极大丰富康复医学的内容。

  1  历史悠久的中医康复疗法
   
  中医康复方法,随着中医学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包括在历代养生康复和临床各科医籍之中。“康复”一词作为医学概念首见于明朝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所载“……旬日康复如初”。但其康复医疗的思想、方法,则产生于先秦,春秋时期已有康复机构的记载。《管子·人国》记载:“凡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偏枯,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把残疾病人(包括心理伤残)收容起来,集中调养,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康复医院”了。之后历代均有发展,隋唐时期,国家设置了康复专业人员。《新唐书·百官志》载“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并以九品下,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到了明代,社会康复事业普遍开展,天下郡县设置“养济院”,收治鳏寡孤独、跛废残疾的平民。中医康复理论、康复疗法,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代有创新,内容之丰富,举世无双。

  2  完整的中医康复理论

  2.1  天人相应学说  天人相应学说是祖国医学关于人与天、地、自然相互关系的学说。《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识到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转归都是与天合度、与地同纪,而产生与之相应的变动。当人体生理活动与之不相应,或人体顺应能力减退,就发生疾病,或影响疾病的演变与转归。其呈现明显的时间程序和地域差异,人体生理活动与疾病过程也产生与之相应的同步变动,所以,防病、治病、养生、康复都当遵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原则。

  2.2  脾胃学说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关于脾胃生理、病理及其证治规律的学说。脾与胃是脏与腑对立又统一的辨证关系,共同协调配合完成纳运水谷,敷布津液,化生气血等功能,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各种慢性疾病,观察脾胃盛衰是判断预后善恶的重要标志,如脾胃健运,其病虽重不险;如脾胃衰败,其病虽轻也重,后果堪虞。所以,脾胃已虚,首当健运脾胃;脾胃不虚,也当注意不要伤害脾胃,这是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准则。

  2.3  体质学说  体质,是指人体的形态与功能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通常决定其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及其病机演变的倾向性。古今著名医家无数医案的记载,无不首先从病人的“素体”怎样而展开对病情进行描述,并作为临床辨证、遣方的依据。他们既认识到体质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对疾病的决定意义,又认识到体质的可变性,从而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采取特殊方法提高正常体质水平或纠正病理体质,以达到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目的。 

  2.4  神情学说  神情学说以心神为主宰,以气血为基础,坚持形神一体,形神与自然一体、与社会一体的观点,强调神情之病的非药物疗法,尤其当以神情自身调节为主要方法。一直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神情学说,积累了一套内容十分丰富的调神、养神与以情胜情的辨证论治方法,要求医者不仅要了解人体自身,还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为康复治疗提供了许多方法。

  2.5  瘀血学说  瘀血学说主要是研究由血液郁滞或瘀结而形成各种复杂病证的机理及其证治规律的学说。活血化瘀是治疗瘀血的基本原则,它不仅有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基础,而且还被现代医学证实其有广泛的临床使用价值,如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栓形成等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小儿硬肿病、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疾病,红斑性狼疮、周期性精神病等疑难杂证,以及外伤骨折等都具有明显的疗效。故瘀血学说的研究前景颇为广泛,且在康复医疗中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

  2.6  痰饮学说  痰饮学说是阐述痰饮产生的原因、致病机理及其辨证论治的一种学说。由于痰饮和瘀血密切相关,痰来自津,瘀本乎血,津聚液停形成痰饮,血滞血留而为瘀,痰饮又多同时出现,相互影响。因此,痰饮相关的机制是痰饮致病机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人提出“怪病多痰”、“怪病多瘀”的观点,是对痰瘀相关辨证的概括。这一观点已为今人所接受,并应用它而使临床上根据常法难以取效的疑难杂病得到有效治疗。因此,痰饮学说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3  丰富多彩的中医康复疗法
   
  漫长的祖国医学发展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康复体系,包括自然康复法、音乐、情志、物理、运动、饮食、气功、针灸、推拿、按摩和药物等多种康复疗法。

  3.1  自然康复法  主要是利用自然景物、环境等,作用于身心伤病功能障碍的恢复。如矿泉疗法,历代医籍均有记述,有浴、饮、吸、热、冷等多种方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温泉外用,主治‘诸风筋骨挛缩,及肌皮顽痹、手足不遂、无眉发、疥癣诸疾,在皮肤骨节间者’。”这与康复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矿泉疗法有着相同的认识。

  3.2  饮食疗法  脾主运化,胃主收纳,中医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体现脾胃是脏腑供给之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源泉,也是治疗、康复的根本保证。如糖尿病、肥胖病等,饮食疗法是必不可少的,可起到治病、康复作用。

  3.3  情志调理法  人体受外界精神刺激或病残影响,引起情志变化,缺乏自我调节,对康复有一定的影响。现代研究证实,情绪变化可引起神经活动与传导、激素分泌与释放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病理。因此,调节情志是中医康复的基础,也为现代医学所证实。

  3.4  运动健身法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强身保健的良法。如传统的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皆为炼形而设,通过这些健身法的应用,可达到强身健骨、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作用。
   
  至于针灸、气功、推拿、按摩及药物等康复疗法,应用之普遍,至今在康复医学中也有重要地位。

  4  展望
     
  康复医学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上,这与中医康复疗法是相同的。“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医康复疗法的理论原则,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形体与神情、形质与功能、五脏、四肢、百骸等都是统一的。因此,形神并重、形气并重、五脏相关就成为中医康复疗法的基本原则,在其指导下,临床上辨证论治,因人施治,致力于患者身心全面康复,这与康复医学的目的——全面康复、回归社会是一致的。
   
  中医康复疗法的现代发展,一方面以其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扩大了应用范围,验证了中医康复的实用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则以实验研究探索其本质,为其理论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因此,发掘和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疗法,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把中医康复疗法推进到更高水平,必将极大地丰富康复医学内容。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作者: 张冬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