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8期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对118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环境、心理、疾病因素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对118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的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失眠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睡眠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环境、心理、疾病因素等。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病失眠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应以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和心理护理为主。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睡眠障碍;护理

  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1]。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疾病的恢复,为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我院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找出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探索减少失眠的护理措施,以便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促进疾病的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11月入住我院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中,选择住院在15天以上,无思维、语言障碍并自愿合作的118例进行调查。男性51例,女性67例,年龄58~78岁,平均年龄65.7岁。其中,冠心病67例,高血压4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上述患者居住病房环境、条件、温度、光线无差异。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睡眠情况调查表对患者及陪护员进行问卷筛查。该表分为3部分。第1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自然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等15个项目;第2部分为失眠自行诊断标准:①入睡困难:从想要入睡到实际入睡时间超过1h。②睡眠不稳:有轻微的声响便醒,每夜达2次以上。③早醒:早晨觉醒时间比以往正常时间提前2h以上,醒后即不能再度入睡。④睡眠不足:一夜合计睡眠时间少于5h;第3部分为影响睡眠的因素。调查在入院后3~5天进行。

  2  结果

  2.1  失眠的症状  出现失眠96例,失眠率81.36%,以入睡困难(28例,29.17%)及睡眠不稳发生率(39例,40.63%)为最高,以下依次为早醒(17例,17.71%)、睡眠不足(12例,12.50%)。

  2.2  影响睡眠的因素  环境32例(33.33%),心理(对疾病的担忧)23例(23.96%),疾病本身带来的困惑18例(13.54%),其它(气候、饮食、经济等)13例(10.42%),药物原因10例(8.47%)。

  3  讨论

  3.1  失眠的影响因素  本文结果表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及其它因素均可对睡眠产生影响,且住院后环境、心理、疾病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尤为严重。老年患者睡眠潜伏期长、深睡眠减少、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住院后环境的生疏、住院条件的改变、病房的噪音及循规蹈矩的医院工作制度,干扰了患者的睡眠,使其难以入睡,入睡后又易惊醒。此外,心血管病易反复发作,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患者往往因胸闷、憋气而惊醒,导致睡眠不稳。由于夜间平卧后,皮下水肿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产生阵发性呼吸困难,也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心血管病是一个慢性过程,长期病痛的折磨使患者焦虑、恐惧,患者住院后心情复杂,表现为对所患疾病的紧张与忧虑,对各种检查心存顾虑,对医药费用的担忧使情绪不稳定、交感神经兴奋而致入睡困难,此外,还应警惕心血管常用药物引起的失眠,其发生率为10.42%。有些药物可直接影响睡眠,如治疗高血压的利血平、可乐定、卡托普利,治疗心律失常的苯妥英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等。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及时收集资料进行评估,作出正确的诊断,实施相应的处置。

  3.2  护理对策

  3.2.1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是一时性的无意识状态,睡眠中的安全、舒适性主要依赖于病室的环境。在噪音、强光、周围环境陌生、生活习惯改变、病室狭小、体位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患者容易无安全感,产生紧张心理和焦虑情绪,加之对疾病的担忧、检查与治疗带来的不适、精神负担加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护士有责任采取具体的措施将病室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如医护人员走路时要轻,穿软底鞋;夜间处置所需物品要在熄灯前备好,如加好氧气湿化瓶的液体,倒掉吸引液;危重患者及打酣的患者应住单间;医护人员应尽量放低讲话声音,调整好病房的温度和光线。如有条件,可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修养,满足个人对睡眠条件的特殊要求,本组6例失眠较重的患者通过屏风与其他人相隔,睡眠明显改善。

  3.2.2  就寝前的准备工作  为使患者良好地进入睡眠状态,应经常做睡眠的卫生宣教。本组通过指导患者睡前服牛奶、协助洗漱、进行松弛训练,特别是对失眠较严重的患者,整理好床单位、摆好睡眠姿势和卧具的舒适度等,收到较好效果。另外,对监护的患者检查导线及电极的位置;对一些卧床的患者避免睡眠颠倒,按时入睡,按时觉醒;对于心绞痛发作频繁的患者,睡前给予口服药物及吸氧等处置。本文26例患者认为,睡前的指导及松弛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3.2.3  加强心理护理  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是改变患者的心态,使患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失眠,不再认为自己是失眠患者。同时,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掌握患者心理状态。本组有23例由于对疾病的担忧而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士有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并介绍成功的实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3例经济负担重的患者采取了亲情服务,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实行每日清单制,消除其不安情绪,使其睡眠得到改善。

  3.2.4  加强药物的观察护理  对确需药物治疗的失眠患者,护士还需很好地了解催眠药物的效果,正确使用。服用睡眠药物后,一般5~60分钟发生药效,护士应细心观察患者是否睡着、中途有无觉醒、觉醒的时间等。对影响睡眠的药物,护士应该熟练掌握,建议医生尽量避免在晚间服用,并向患者做好睡眠卫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何晓明,李文涛.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4):147.

  [2] 徐归燕,计惠民.失眠患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4,13(3):103.

  [3] 胡家琛,潘耀东.失眠症的诊治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3):109.


作者单位:邹平县人民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

作者: 李秀芹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