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9期

488名小学生视力状况抽查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调查了解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2007年我院眼科医师对我市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的眼科健康体检资料,采取1~6年级随机各抽取1个班,按年龄段分组的办法,抽查分析了488名小学生(976只眼)的视力状况、屈光状态等。两校视力低常和近视的发生率比较接近,近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2007年我院眼科医师对我市不同辖区内两所学校小学生的眼科健康体检资料,采取1~6年级随机各抽取1个班,按年龄段分组的办法,抽查分析了488名小学生(976只眼)的视力状况、屈光状态等。结果:两所小学学生正视眼分别为380只眼(38.93%)、382只眼(39.14%);近视性屈光不正分别为74只眼(15.16%)、65只眼(13.32%);远视性屈光不正分别为34只眼(6.97%)、41只眼(8.40%);两校视力低常和近视的发生率比较接近,近视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8岁组与11~12岁组、13~14岁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两校视力低常发生率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屈光不正、视力低常发生率随年级升高而上升,视力下降者以近视为主,学习行为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因素,对小学生屈光不正要早防、早查、早治。

【关键词】  小学生 视力 屈光不正 弱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校卫生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强。为了了解目前小学生视力状况,我们随机抽查了不同辖区内两所小学488名小学生眼科健康体检资料,现将抽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2007年我院眼科医师对不同辖区内的荣校路小学和区实验小学两所学校小学生眼科健康体检资料,从小学1~6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12个班,总计488人(976只眼)。年龄7~14岁,按年龄跨度分为4组,其中7~8岁组121名(24.80%),9~10岁组121名(24.80%),11~12岁组123名(25.20%),13~14岁组123名(25.20%)。

  1.2  检查方法 

  采用“SLD-Ⅱ”标准对数视力表,由专职眼科医师在5米处检查视力,嘱被检查学生用遮眼板分别遮盖左右眼,勿对眼球施压,看不清楚时不要偷看或眯眼。对视力低常者检查眼前节和眼底情况,询问病史,常规扩瞳后视网膜检影并试镜查矫正视力。

  1.3  视力判定标准 

  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为视力正常,低于1.0者为视力低常。弱视诊断标准: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对弱视的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弱视按程度分为:(1)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2)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3)重度弱视:视力≤0.1[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检验,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所小学488名小学生中,视力低常者分别为:荣校路小学106人,占该校总抽检人数21.72%;区实验小学108人,占该校抽检人数22.13%。两所学校正视眼共有762只眼(78.07%),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有75只眼(7.68%)、近视性屈光不正有139只眼(14.24%)。两校视力低常的发生率较接近,相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7~8岁组与其他两组(11~12岁组、13~14岁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1~12岁组及13~14岁组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屈光状态呈近视化上升趋势,五、六年级进展最明显。考虑为学习紧张、户外活动较少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低下率逐渐增高,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视力减退程度也随之加重。

  2.2  各年级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分布详见表1及表2。表1  区实验小学不同年级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况分布(略)表2  荣校路小学不同年级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况分布(略)
  3  讨论

  从抽查分析中可以看到,学生视力低常和近视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远视力的发生率逐渐降低。7~8岁组与其他两组(11~12岁组、13~14岁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11~12岁组及13~14岁组近视的发生率增加明显,视力低常发病率随学年的升高而上升,尤以五、六年级为甚,其主要原因可能与学习负担加重及学习时间逐年延长造成的视力疲劳程度加重有关。多项不正确用眼习惯是视力低下的相关危险因素,用眼卫生习惯不良易使睫状肌处于高度紧张的调节状态,久而久之,发生痉挛,以致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曲折力过强,使远处物体的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从而引起近视。
   
  预防学生视力低下应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出发,视力低常其形成除与他们的学习负担过重有关外,还由于电视机、游戏机、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部分学生迷恋其中,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导致视力疲劳程度加重,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应避免连续长时间的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特别是周六、日)等易引起用眼疲劳的活动,社会、家长、学校应注重预防知识的传授和行为形成的培养,在学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用眼卫生,纠正学生看书、写字的不良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改善教室及家庭采光、照明条件,配备合适的课桌椅,加强室外锻炼远视力的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平衡饮食,生活规律,合理营养,定期为学生检查视力,可有效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发病率,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本次随机抽查未抽查学前班儿童,亦未将弱视作为分析对象,但在此随机探讨一下有关弱视的诊断标准问题。弱视的视力界定国外无统一标准,国内现行视力标准明显高于国外,提高了弱视检查率。人们习惯以国际标准视力表1.0作为正常视力标准,而儿童视力发育需要一定过程,一般要到8~10岁才发育成熟[2]。赵堪兴等针对天津市9 282名3~15岁儿童进行斜视弱视和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矫正视力低于0.9作为弱视诊断标准,这一人群中“弱视”检出率高达5.4%,而且3~5岁儿童在10%以上。因此认为以国际标准视力表0.9作为儿童弱视诊断标准,存在严重缺陷,特别是对于7岁前的儿童,使弱视诊断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并未得到真正落实[3]。赵堪兴等建议弱视诊断标准:应对不同年龄组儿童采取不同的视力标准;如3岁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如果某幼儿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两行,又未发现弱视危险因素,应密切观察不易草率地诊断为弱视[4]。

  本文由于未作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如了解学生父母的视力情况,不排除父母的遗传因素,以及部分学生家庭的学习环境等,故所报告的视力低常原因应是多方面的。

【参考文献】
    [1]李凤鸣. 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954.

  [2]Wright KW.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bismus,2nded.NewYork: Springer, 2002:157.

  [3]赵堪兴.要特别重视儿童弱视诊断中的年龄因素[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962.

  [4]赵堪兴.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努力提高弱视的诊断防治水平[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449-451.


作者单位:河南第一荣康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

作者: 马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