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9期

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病例36例,采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记录上颌切牙、磨牙向后移动的距离,前牙覆盖,双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的变化。6mm,磨牙向后移动4。结论: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病例36例,采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磨牙向后,通过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记录上颌切牙、磨牙向后移动的距离,前牙覆盖,双尖牙区和磨牙区宽度的变化。结果:上切牙腭向移位2.6 mm,磨牙向后移动4.1 mm。结论: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能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

【关键词】  直丝弓矫治器 螺旋推簧 滑动杆 安氏Ⅱ类1分类错

  正畸临床工作中,牙列拥挤是常见的错畸形,通常根据拥挤程度,采取拔牙和不拔牙的方法矫治。随着人们对面型审美标准发生了一定变化,多数人认为带有一定牙弓突度和唇突度的面型更富美感,以及患者对拔牙的恐惧心理,所以现在临床趋向不拔牙矫治。推磨牙向后是临床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对于第二磨牙已萌出病例,单纯使用口外弓、滑动杆等推第一、第二磨牙向后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36例安氏Ⅱ类1分类病例,采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联合使用推第一、第二磨牙向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6例Ⅱ类1分类患者,年龄13~18岁,其中5例有上颌第三磨牙已萌出,在矫正开始前拔除。

  1.2  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的制作 

  在第二双尖牙带环腭侧焊接Nance腭托,第二磨牙带环腭侧面的中央平行于肿面处焊接直径0.9 mm、长6.0 mm圆管,调整Nance弓的游离端(直径0.8 mm),使之与圆管平行,安放镍钛推簧后插入其中,推簧压缩后的力约100~150 g。

  1.3  颊侧滑动杆矫正器的安置 

  第一磨牙上带环,第一磨牙和第二双尖牙之间放置推簧和滑动杆,进行滑动杆牵引和II类牵引,力量约100~150 g。

  1.4  治疗 

  所有病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常规排齐牙列,整平牙弓后,将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戴上,先推第二磨牙向后。待第二磨牙移动一段距离后,再用滑动杆推第一磨牙向后。第一、第二磨牙移动到位后连续结扎,去除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并用Nance托维持,常规矫治。

  2  结果

  36例患者经过5~8个月治疗后,达到磨牙中性偏近中关系,治疗效果较满意。其中上切牙腭向移动平均2.6 mm,磨牙向后移动4.1 mm。

  3  讨论

  第二磨牙已萌出的II类1分类病例常用的矫治方法是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和下颌第二双尖牙后内收上前牙,前移磨牙以矫正磨牙关系。随着人们审美标准发生了变化,多数人认为带有一定牙弓突度和唇突度的面型更富美感;拔除第一双尖牙,有些患者或者家属难于接受。有研究认为拔牙不仅使牙弓的连续性发生改变,破坏了口颌系统的自然状态以及牙稳定,还可以使牙弓缩小,唇部组织失去牙齿的支持而变得松弛,鼻唇沟加深,从而影响容颜[1]。
   
  采用不拔牙技术常用的方法是将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常用的矫治器有“摆型”矫正器[2]、口外弓矫正器[3]等等,尽管临床报道的效果较好,但一般都是针对第一磨牙而言,对于第二磨牙已萌出的病例,单纯使用上述矫治器,效果均不理想[4,5]。对于一些牙源性的轻度拥挤或前突的边缘性II类1分类病例,在拔除了第三磨牙后,联合使用腭侧螺旋推簧和颊侧滑动杆矫治器,先用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将第二磨牙向远中移动,然后再利用滑动杆推第一磨牙向远中。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是以Nance腭托和前牙作为支抗,利用螺旋推簧推第二磨牙向远中,虽然支抗力大部分由Nance腭托来承担,但是前牙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前移,因此,在使用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的期间,可以采用II类牵引来对抗。当第二磨牙远中移动后,由于第一磨牙远中没有第二、三磨牙的阻力,用滑动杆推第一磨牙较容易,效果也较理想,治疗时间也较短。从治疗结果来看,3个月后每侧第一磨牙平均向后移动了4.1 mm。远中移动磨牙时,患者的覆牙有所减小,这说明联合使用对伸长磨牙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深覆牙的矫治,避免一些边缘性病例的拔牙问题。
   
  另外,配戴初期,不少患者诉有明显异物感,腭侧螺旋推簧干扰舌的活动。但都能接受继续治疗。

  腭侧螺旋推簧矫治器和颊侧滑动杆矫正器联合使用时,为了解除第三磨牙的阻力,在治疗前必须先拔除第三磨牙,以利于第二磨牙的远中移动。

【参考文献】
    [1]Jeckel N,Raksi T.Molar diStalization by intra-oral force applica-tion[J].Ear J o hod.1991,13:43-46.

  [2]周彦恒,张兴中,许天民,等.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安氏II类错[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6):413-416.

  [3]Proffit WR.Forty-year review of extraction frequencies at auniverSity orthodontic clinic[J].Angle orthod,1994,64:407-414.

  [4]Bondemark I,Kurol J.Ditstalization of maXillary first and second molars simultaneously with repelling magnets[J].Ear J Orthod,1994,26:235-239.

  [5]Gravely JF.A study of need and demand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two contracting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regions[J].Br J Orthod,1990,17:287-292.


作者单位:湖北省荣军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作者: 邓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