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9期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临床与CT表现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低)的临床与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5例经临床拟诊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分析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颅脑CT可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大脑叶和(或)基底节对称性钙化是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CT特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低)的临床与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5例经临床拟诊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分析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颅脑CT可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大脑叶和(或)基底节对称性钙化是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CT特征;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  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para-thyroidism,IHP)是由于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引起钙、磷代谢的异常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由于钙磷代谢紊乱,钙质在脑内异常沉积,可以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搜集自1998至2007年我院经临床与CT检查确诊的IHP患者25例,对其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为本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25例全部符合Drake诊断标准[2],患者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2~67岁,平均45岁,发病年龄多在10~30岁;就诊时病程6个月~25年;临床表现为癫痫、多动、慢性手足搐搦、智力下降、幻觉、痴呆及颅内压增高等与颅脑有关的症状。2例患者病前有甲状腺手术病史。

  1.2  影像学方法 

  全部病例均做CT检查,使用GE sytec 1600全身CT和GE ProsPeed ell双层螺旋CT机,以OM线或OML线为基线轴位平扫。获取全颅脑轴位图像,层厚及间距均为5~10 mm,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X线量100~120 mA。观察病变的发生部位、分布特征、密度大小以及与病程的关系等。平扫20例,平扫加增强5例。2例行MRI检查。

  1.3  辅助检查
   
  血钙降低,血磷增高,尿钙降低,血PTH值降低,尿磷清率降低。25例患者均有血钙减低血磷增高,血钙0.51~1.89 mmol/L(正常值2.25~2.75 mmol/L),血磷1.82~3.15 mmol/L (正常值0.73~1.35 mmol/L)。2例患者血镁降低。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0.36~1.47 pmol/L(正常值1.59~6.98 pmol/L)。心电图QT间期延长4例,正常15例。脑电图轻度异常5例,中度异常3例,重度异常2例。X线检查本组病例指趾骨未见异常改变。

  2  结果

  25例中CT扫描均显示有脑内钙化,主要见于尾状核、苍白球和壳核,呈对称性钙化,多数表现为多处钙化,形式多样,CT值为100~320 HU。双侧苍白球壳核呈对称性蝶形钙化,双侧尾状核头、体部分别呈倒八字型、新月形改变;小脑齿状核钙化呈圆括弧形或斑点状;大脑半球皮、髓质交界区钙化呈条索状或斑片状,内囊区正常,呈典型的“内囊空白”征。其中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钙化10例(44.15%);额、颞、顶、枕叶皮层下对称性钙化6例(22.08%),呈斑点状、小条形及不规则形;钙化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与血钙、磷浓度无关。病情长者钙化范围大,对称性明显,反之亦然。病程较长者同时伴有侧脑室旁放射状线条样钙化。严重者可脑萎缩,主要为脑沟增宽,脑室扩大者少见。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由于甲状旁腺素(PTH)分泌过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群,表现为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低钙血症、高磷血症与血清PTH减少或不能测得。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主要病理改变是钙质在脑内小血管周围的异常沉积。根据病理生理可分为[2]:(1)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多继发于甲状腺等颈前手术误切或损害甲状旁腺所致PTH分泌不足;(2)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病因不明,目前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3)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系靶组织对PTH无反应所致,PTH代偿性增高常伴有遗传缺陷所致的体态异常如身材矮小、圆脸、短指趾、掌骨畸形。临床上按发病年龄分为3型:①功能减退始于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生长发育;称呆小病或“克汀病”;②功能减退始于发育前儿童者称为幼年甲减;③功能减退始于成人期者称为成人甲减。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多见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1:5~1:10,早期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轻型易被漏诊,临床型易被误诊;儿童患者因影响生长及脑发育,临床改变更为突出;甲状腺本身疾病引起的功能减退称原发性甲减,见于桥本病后期,Graves病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后等。本病好发于基底节,其次为丘脑及齿状核。此乃基底节区血供丰富,对钙盐有较高的亲和力。在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有明确甲状腺手术史,术后出现反复手足搐搦及癫痫发作,系继发性甲旁减:其余23例患者均无手术史,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正常,为特发性甲旁减,本组病例中无假性甲旁减。

  3.2  影像学特征 

  国内外文献报道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93%~100%有颅内钙化,双侧基底核区(内囊除外)、丘脑、小脑齿状核、大脑半球皮质下对称性、多发性钙化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钙化的程度和范围与病程的长短有关[3,4]。本组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人脑部CT表现具有以下特征。①多发性钙化呈对称性或基本对称性分布。内囊区不发生钙化,故又称为“内囊空白”征。②钙化不侵犯皮质层,未见大脑皮质内累及者。③钙化无占位效应。④钙化的程度与范围和病程长短有关。⑤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本组CT影像学表现与史巧云等[5]报道相一致。

  3.3  颅脑CT诊断价值 

  IHP引起的脑内钙化最常发生于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和丘脑等部位呈对称性,对称性分布是其最大特点,可能是因为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在解剖上纵横交错,排列密集,生理上血流优先灌注之故;93%的IHP患者伴有脑内钙化,钙化的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与血钙、磷浓度无关[6]。钙化的密度高低不等,CT值介于110~320HU之间。目前CT是诊断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重要手段,尤其对本病钙化的诊断有明显优势,其准确性超过MRI。后颅窝颅骨产生的伪影可用增大管电流(MA)来降低噪声指数,消除伪影干扰,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因此,CT检查应为首选方法,不但能够明确发生的部位和范围,而且能够评估病变的病程,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RI检查常被用于甲状旁腺扫描,腺体发育与否,腺体的大小、定位及其性质,可检出84%的异位甲状旁腺腺体。

  3.4  鉴别诊断 

  颅脑CT特征性改变为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提供了重要诊断线索,本组病例在CT提示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实验室检查后均得以明确诊断。在鉴别诊断中IHP主要应与下列疾病鉴别:①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PHP),有低钙、高磷及异位钙化。但PHP患者有身材粗短、脸圆、颈短、智力减退、掌骨跖骨缩短等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AHO)特征体形,典型者“掌骨征”阳性,血PTH值高于正常,与IHP截然不同;②假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PPHP),脑内钙化特征与IHP相似,但PPHP患者有AHO体貌特征,血钙、磷水平正常,临床症状不明显;③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铁钙沉着症:也称特发性对称性大脑基底节钙化症,临床上非常少见。以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及皮层下对称性钙质沉着为其特征,可无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血清钙、磷正常,无手足和躯体缺陷[6,7]。总之,对临床上无明显原因出现癫痫样发作合并手足抽搐、白内障、精神症状等表现均应考虑到IHP的可能性。但有时单凭CT表现难以鉴别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生化检查等,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既有特殊的体态畸形又有钙磷代谢障碍,以神经症状为主,高血钙,低血磷,钙化范围广,可为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4.

  [2]李志晓,刘伟.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脑内钙化的CT诊断(附9例报告)[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10):920-922.

  [3]SACHS C,SJOBERG H E,ERICSON K. Basal ganglia calcifications on CT relation to hypoparathyroidism[J].Neurology,1982,32(7):779-782.

  [4]方定华.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低的脑电图与CT所见的关系[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5):304-306.

  [5]史巧云,梁志延,土如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脑部CT特征分析(附12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5,3(3):226-227.

  [6]景中军,吕京光,张凤霞.甲状旁腺机能减低脑部改变的CT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10):567.

  [7]李润根,焦新强,陈志烈,等.假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附一家系6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386-388.


作者单位: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吉林 吉林 136000

作者: 马银华,冯柏林,王丽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