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1期

彩超在诊断糖尿病颈动脉病变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糖尿病颈动脉病变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1,2],临床报道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其血管并发症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3],我们应用彩超对65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颈动脉病变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糖尿病颈动脉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1,2],临床报道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其血管并发症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3],我们应用彩超对65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群间颈动脉病变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彩超在诊断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病变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被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65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33~77岁,平均49.7岁;病史3~25年。正常对照组3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年龄29~70岁,平均47岁;男性17例,女性1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选用GELOGIQ5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10 MHz。患者仰卧,颈部垫枕头后仰,头略偏向对侧。先从颈动脉根部作纵向及横向扫查,依次为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二维图像观察有无管壁增厚,有无斑块及狭窄,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斑块大小。找出颈总动脉内中膜最厚处,并在其前后10 mm厚度,取三次平均值。然后用彩色血流信号观察血管血流充盈情况,使用彩色脉冲多普勒检出血流频谱,取样容积2~5 mm,于血管纵切面中血流最亮处,声速与血流夹角≤60°。分别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PV)、舒张末期速度(EDV),阻力指数(PI)、搏动指数(RI)。

  1.3  诊断标准 

  ①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其病变程度分为4级:0级:内膜正常,厚度<1.0 mm,回声均匀;I级:内膜局限性增厚≤1.3 mm,回声增强,管腔规则;Ⅱ级:内膜局限性增厚>1.3 mm,回声增强,管腔不规则;Ⅲ级:内膜增厚,且明显凸入管腔的粥样斑块,伴钙化,溃疡或血栓附着,或伴管腔狭窄;将Ⅱ、Ⅲ级病变归为“斑块”。②根据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分为扁平斑(Ⅱ级)、硬化斑、溃疡斑及软斑块(Ⅲ级)[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应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内膜增厚检出率 

  65例糖尿病患者内膜增厚55例,发生率为84.6%,对照组内膜增厚14例,发生率为46.7%,糖尿病组的内膜增厚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糖尿病组Ⅱ、Ⅲ级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2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 

  65例糖尿病斑块检出率为86.2%,对照组为46.7%,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颈动脉狭窄8例,其中轻度狭窄5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1例,狭窄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处为多,而对照组为颈总动脉中段内膜局限性增厚形成的狭窄。CDFI显示,管腔内血流信号在斑块局部出现明显程度不同的缺损,狭窄处的管腔血流变细,收缩期狭窄处血流明显增高。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患者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糖代谢紊乱、糖耐量异常,脂质代谢障碍等,导致糖尿病患者有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动脉管壁发生了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变,以及内膜细胞内外脂质的聚积,导致管壁增厚变硬。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内膜及中层增厚,而大动脉的病变中以颈动脉的病变发生率最高,且其病变往往早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颈总动脉IMT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的高糖状态加速了蛋白质糖化终末产物的形成过程,最终导致其在机体组织内的堆积,进而引起血管平滑肌的增生,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下降,脂质沉积于血管内膜形成斑块以致管壁腔狭窄、闭塞。
   
  糖尿病组粥样斑块以硬化斑为主,并可见较多溃疡斑和软斑块。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后期血管壁钙化、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回声不均匀的软斑块是斑块内出血的重要征象,覆盖在斑块表面的栓子是由于斑块内出血所致,粥样斑块破溃形成溃疡斑其表面也能形成血栓或附着粥样物质,这些栓子脱落会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所以,溃疡斑和软化斑的检出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防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病变多位于颈总动脉膨大处或颈内外动脉起始处,所以这些部位易发生血管狭窄病变,而狭窄处特殊的血流改变导致斑块易发生脱落,尤其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狭窄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因此,应用彩超对颈部动脉血管进行检测,无创、简便、价廉、无危险,重复性好及测量准确可靠,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防栓塞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发病率起到重要的预后价值,同时对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预报,协助临床掌握病情和开展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丽萍,白旭东,陈东,等.高分辨率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5):310.

  [2]陈丽萍,于国良,杨春海.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动脉壁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3.

  [3]Garipy J, Wassonneau W, Levenso J, et al. Evidence for in vive carotid and femoral wall thickening in human hu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3,22:111.

  [4]赵玉霞,刘运芳,张梅,等.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检测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10):7.


作者单位:(1.山东茌平县人民医院,山东 茌平 252100;2.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作者: 周金荣,马新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