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干预效果监测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对预防职业性损伤干预效果的监测。方法:对我院供应室消毒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宣教和强化管理,采用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考核,建立并完善科室职业安全规章制度,在工作区域设立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工作人员职业防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供应室消毒职业性防护对预防职业性损伤干预效果的监测。方法:对我院供应室消毒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宣教和强化管理,采用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考核,建立并完善科室职业安全规章制度,在工作区域设立防护装置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方法。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前后对比分析。结果: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率、上岗前接受职业性防护辅导和职业防护措施的使用及落实率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应室消毒职业防护进行干预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职业性防护;干预措施、工作人员

医院消毒供应室掌握必要的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方法和做好个人职业防护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2007年8月对本院供应室消毒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防护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我院从事消毒供应室的所有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女18人,男4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4人,护士6人,保育员3人,技工1人,工友4人;大专学历6人,中专学历层次7人,其它9人;所有人员从事供应室消毒工作均两年以上。

    1.2  方法  对所有人员采用访谈和调查的形式。调查干预前后对职业性防护的认知情况,进行干预后措施的落实。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安全、职业暴露报告等知识培训,使个人防护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对个人防护意识、防护措施落实的比较  干预前自我防护用品使用意识欠佳,干预后,防护意识加强,P值<0.05。见表1。

    2.2  工作人员干预前后对职业损伤防护及职业暴露报告制度的认知情况及态度的比较  干预前对职业损伤的认知率是68%,干预后提高到100%,工作人员自觉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有着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见表1。表1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性防护干预前后比较[n,(%)]

    干预前(n=22)干预后(n=22)χ2P值职业性防护认知率15(68)22(100)6.1158<0.05接受过职业防护辅导15(68)22(100)6.1158<0.05接触污染物品注意13(59)17(77)1.676>0.10自我防护操作时穿戴好防护用品

    ①口罩、帽子、手套;②防水围裙、面罩、15(68)22(100)6.1158<0.05      水鞋(主要是未穿水鞋)12(55)15(68)0.8628>0.25意外损伤(如刺伤、割伤)后能立即自我防护15(68)22(100)6.1158<0.05上岗前体检18(81)22(100)2.475>0.10锐器按医疗废物要求10(45)18(81)6.2857<0.05

    3  讨论

    3.1  做好全科工作人员的职业性损伤预防的指导  美国CDC已将职业防护教育作为强制执行的项目推荐给全美所有医院[1]。普及性预防就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所制定的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都有潜在的传染性而处理血液、体液时要采取的防护措施[2]。对新入科人员先进行理论、操作的培训,使其在进入工作状态之前就有自我防护意识,从而提高全体员工对职业防护的认知率。在进行干预预防措施后,每月组织1~2次业务学习,内容为消毒技术规范、院感知识、医疗废物处理及医务人员对HIV、HBV、HCV的预防。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开展干预措施后职工对职业性损伤的认知率和职业性暴露知识提高到100%。 

    3.2  建立规章制度,制定防护措施  接触血液和体液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锐器损伤是引起供应室人员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意外损伤可导致血液传播疾病HBV、HCV、HIV直接感染的危险[3]。要想预防这些损伤导致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必须加强干预措施,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职业安全条例,改善工作条件,合理配置防护设施,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如建立锐器刺伤报告登记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年度护理操作考核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对新入科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每年对全科人员健康情况进行普查并归档;要求每个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如面罩、口罩、手套、防水围裙和水鞋,以保证干预措施的有效运行。

    3.3  增强了防护意识,避免了自身伤害  在进行干预性指导后,利器刺伤频率明显减少,且大家都能按要求做好自我防护(100%)。在各个不同区域工作人员按照规程,在洗涤物品时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的使用率95%;戴口罩、帽子、橡胶手套的人数为100%;穿水鞋的为68%。清洗锐器时注意分离,先处理锐利器械,再处理不易受伤的器械,洗净的剪刀、针头分开放置,避免伤害自己,包装时注意避免缝针刺伤皮肤。操作中一旦皮肤、黏膜受伤,应立即将污血挤出,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2%碘酊、75%的酒精局部消毒后包扎[4],并及时上报医务科或感染科,做好相关检查,以便随访观察。   

    3.4  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理  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按照国家《医疗废物处理条例》执行,根据不同的医疗垃圾进行分类放置,锐器应放在锐器盒,在回收污物时,将注射器连同针头、头皮针与输液管一起放入锐器盒,因为有报道称,用手分离或捞取浸泡的针头造成刺伤占52.2%[5]。然后,有专人送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通过对供应室消毒各项工作实施职业防护性干预措施,各级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得到加强,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能够按要求做好自我防护。

【参考文献】
  [1] EIizabeih A,Bolyard RN,Tablan 0C aal Gulide for in fection contol in healthcare personnel[J].Infee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niology,1998,19:410-422.

[2] 蔡景一,张 臣,刘 红,等.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感染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8):464.

[3] Ippolitog,PuroV,Heptonsta ll et al.Occupational hum an imm-un-ode fieiencv vins in fection in health care workers:worldw ide cases through September 1997[J].Clin infect Dis,1999,28(2):365.

[4] 司建华.浅谈国外护士注射针刺伤的防护[J].山东医药.2002,42(25):67.

[5] 姚 红,李 安,崔 红,等.医疗职业锐器伤的防护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4):51.


作者单位:吉林省第一荣复军人医院,吉林 公主岭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