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近年来,有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ADR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死于不合理用药占1/7。...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近年来,有关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ADR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死于不合理用药占1/7。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由滥用抗菌药物所致[1]。为此,国家制订颁布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并在全国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负责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工作,这说明国家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包括:①药物的副作用(Side effect);②毒性作用(Toxic effect);③过敏反应(Anaphy laxis);④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⑤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⑥致癌作用(Carccion genesis);⑦后遗效应(After effect);⑧首剂效应(First dose reaction);⑨撤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等。ADR按病因学分类:①与药物剂量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②与药物剂量无关的药品不良反应。病理学分类:①导致机体功能性改变的药品不良反应;②导致机体器质性改变的药品不良反应。

    下面根据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简析临床常见药品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及提高合理安全用药的途径:

    1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

    1.1  药品自身因素  ①药物本身的作用:药品都具有疗效和毒性的双重性,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②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瘀斑。③药物的质量:生产药品的原料辅料质量不同或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④药物的剂量:用药剂量失准,用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⑤剂型及给药途径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果选择的剂型或给药途径不当也会引起不良反应。⑥诊治用药配伍不当:出现配伍禁忌导致药品不良反应。⑦疗程长短失宜:如有的中药本身就有毒性,长期使用含有毒性的中药,是引起中药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的因素[2]。

    1.2  个体差异  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体质、种族、病情变化因素各不相同,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①性别:总体来讲,女性出现药品不良反应概率比男性高;②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应。调查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0岁以下人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出两倍半还多。③种族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也不同。④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

    1.3  人为因素  ①如果药不对证,用药就适得其反。盲目用药,对其药性不详,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迷信偏方、秘方,或盲目长期应用某一味中药,或有些药材未经炮制或炮制不当等,都是人为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机体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某些西医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生搬硬套,在诊治时不能正确辨证施治,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②受经济利益驱使,处方提成导致超量使用或滥用,如滥用抗生素等。

    2  提高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途径

    2.1  加强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药品质量,保障合理用药外,还应加强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和检测模式;严格规范药品说明书的管理,避免因商业利益回避不良反应、禁忌等警示性内容;大力宣传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提高全民的认识和意识。

    2.2  保证药品质量  与药品质量相关的各环节,都应严格地科学管理。从生产企业的源头开始抓起,到经营企业的流通,直到临床最后使用,包含了生产、流通、检验、保管、使用等各个方面,均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管理,以确保药品的质量。

    2.3  合理用药  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物的药理、药性、适应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及经济条件,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配伍用药,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及剂型,制定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并详细地向患者告知用药宜忌,避免滥用;病人应遵从医嘱,不要擅自增加剂量,或擅自盲目购药。

    2.4  加强监测工作  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必须正视药品不良反应的存在,及时反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上报,减少漏报率。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3  讨论

    随着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与国际接轨,新药制剂不断开发,临床可选用品种繁多。药物的双重性决定了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一面,又有产生不良反应对机体不利的一面。药物使用不合理,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能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药品不良反应呈现上升趋势,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科学、客观地判定药品的不良反应。要积极预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薛建来,蔚红华.中药不良反应简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452.

[2] 张 丽.中药的不良反应琐谈[J].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03-1305.


作者单位:河南第二荣康医院,河南 洛阳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