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浅谈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乃至消除相关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是保证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将防重于治的健康教育理念传输给儿童家长,提高儿童家长主动寻求预防接种的意识,是儿童按时接种的有力保障。由于工作量大、城区人口构成复杂,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处于全县较低水平。近......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乃至消除相关传染病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是保证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将“防重于治”的健康教育理念传输给儿童家长,提高儿童家长主动寻求预防接种的意识,是儿童按时接种的有力保障。掘港镇是如东县县城所在地,0~7岁适龄儿童总数 9589名,占全县适龄儿童总数的1/4,其中,流动儿童1394名,占适龄儿童总数的 14.5%。由于工作量大、城区人口构成复杂,计划免疫工作一直处于全县较低水平。近年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将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常规宣传措施与日常工作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计划免疫建卡率、接种率明显提高,计划免疫工作进入了良好的惯性循环。现就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体会。

    1  融健康教育于计划免疫常规工作

    在产妇分娩住院期间,医护人员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发放接种登记卡,并告知新生儿家长出院后到居住地的预防保健机构办理预防接种证,接受其它疫苗的免疫接种;计免工作人员在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时,向儿童家长发放《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家长需知》,宣传预防接种的疫苗种类、相关传染病的危害、接种时间、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在日常接种登记中,告知相关疫苗作用、禁忌证、接种后出现的反应以及处理措施,使家长充分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并理解儿童需在身体健康的状况下接种疫苗,从而使儿童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疫苗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2005~2007年连续三年的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显示,常住儿童的建卡率为100%,各苗接种率均达90%以上。

    2  发挥健康教育在处理预防接种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预防接种门诊常见的是一般反应,一些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常识,又忽视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部分儿童一般反应加重,既对儿童造成身心痛苦又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也给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自2005年实施副反应报告以来,掘港镇共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76例,均为一般反应,有发热、出疹、烦燥、哭闹等症状。发生副反应后,计划免疫工作人员在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同时,积极、耐心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将副反应相关知识和正确的护理方法传授给家长,尤其注重加强对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既有利于消除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误解,减少医患纠纷,也有利于儿童早日康复。

    3  健康教育是做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前提与保障

    流动儿童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多数外来儿童流动性大。流动儿童家长卫生保健意识匮乏,存在不打预防针也不会得病的侥幸心理。同时,流动人群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很少接触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宣传栏、报纸、杂志等常规宣传手段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发动社区居委会基层力量、利用定期调查摸底等时机,面对面、通俗易懂、有针对性的宣传,可有效提高他们主动寻求预防接种服务的意识。宣传重点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国家对所有儿童实行免费预防接种的政策、接种时间和接种地点,使他们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消除他们因经济问题产生的顾虑,知道接种的时间和地点。通过宣传,我镇流动儿童的建卡率、五苗覆盖接种率明显提高,分别由2002年的61.5%、60.1%提高到83%、81.6%。

    近期实施的扩大免疫规划,给计划免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计划免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计划免疫健康教育,为扩大免疫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取得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广大计划免疫工作者务必要树立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儿童家长对计免工作的知晓率,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不断增强人口身体素质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如东县掘港镇卫生所,江苏 如东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