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期

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住院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60例(年龄≥60岁),随机给予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8周。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头晕、失眠、体重增高等轻微反应。结论:两药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疗效,利培酮安全性高,依从性较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住院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60例(年龄≥60岁),随机给予利培酮和奋乃静治疗8周。结果:利培酮组有效率93.3%,奋乃静组90.0%。利培酮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头晕、失眠、体重增高等轻微反应。奋乃静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两药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均有确切疗效,利培酮安全性高,依从性较好。

【关键词】  利培酮;奋乃静;老年期;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阳性症状均有良好的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1],而奋乃静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为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故选用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加以对照,对两药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住院,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60岁,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明显躯体症状,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利培酮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8.8±3.33)岁,病程(6.6±3.85)年。奋乃静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7.6±2.85)岁,病程(7.1±4.21)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前停药1周,利培酮组初始剂量1~2 mg/d,剂量范围1~5 mg/d,平均(2.4±0.8) mg/d。奋乃静组初始剂量4 mg/d,剂量范围4~44 mg/d,平均(36.22±6.68) mg/d,治疗中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或电休克,必要时可对症使用安坦、心得安及苯二氮类药物,60例患者均完成8周治疗。

  1.3  疗效及不良反应评定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各评定一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疗效评定按PANSS减分率判定,减分率≥75%为治愈,50%~74%为显效,25%~49%为有效,﹤25%为无效。

  1.4  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或x2检验。

  2  结果

  2.1  利培酮与奋乃静疗效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比较(略)

    表1显示利培酮组显效率(痊愈+显效)76.7%(23),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93.3%(28)。奋乃静组显效率73.3%(22),有效率90.0%(2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0.05)。

  2.2  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变化情况,

  见表2。表2  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略)

    两组在治疗后第2周起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比较

  以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奋乃静组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12例,失眠、兴奋激越各3例,体重增加6例,口干、便秘各4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头痛2例,视物模糊3例,转氨酶增高3例。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2例,窦性心动过速、体重增加、失眠各3例,头痛、头晕各4例,血肌酐增高1例。上述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好转。

  3  讨论

    利培酮是一种五羟色胺/多巴胺受体平衡拮抗剂[2],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良好的效果,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低,依从性好[3],长期使用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镇静作用小,老年人大多能耐受,适合老年人使用。而奋乃静与其他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比,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对心脏影响较小,耐受性和安全性相对较好,能改善阳性和阴性症状,因此采用奋乃静作对照研究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利培酮的临床性能。

    本研究显示,利培酮组显效率稍高于奋乃静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利培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奋乃静组且程度较轻,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更适合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参考文献】
    [1]于欣,侯也之,舒良,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验证[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20.

  [2]lawler CP,prioleauc, lewis MM,et al.Interactions of the novel anti psychotic arpiprazole with dopamine and scrotonin recptor stubtypes[J].Neuro psychopharmacolgy,1999,20(6):612-627.

  [3]顾牛范,李华芳,宋立升,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多中心开放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8,10(3):127.


作者单位: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辽宁 兴城 1251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