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期

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开展与思考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一步发展、普及、完善、提高。方法:市残联、区残联及社区要以专科医院业务技术指导为依托开展社区“精防”康复工作,认真落实社区精防康复工作三级网络系统运行。结果:通过加强重视,多层面协调配合,努力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结论:在社区康复站利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一步发展、普及、完善、提高。方法:市残联、区残联及社区要以专科医院业务技术指导为依托开展社区“精防”康复工作,认真落实社区精防康复工作三级网络系统运行。结果:通过加强重视,多层面协调配合,努力改善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环境与空间。结论:在社区康复站利用资源共享,给患者营造氛围,打造平台,使他们在生活质量方面有所提高,对早日摆脱疾病困扰有一定帮助,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关键词】  社区;精神病防治;现状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技的发展,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人们工作、学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负担加重。社会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着、经历着深刻变化,如: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化,就业问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外界环境的改变等等,使大家在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应激因素、不良环境因素等增多,对人们的心理、心身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精神卫生和行为问题。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加强与提高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1]。

  1  基本工作概况

    多年来我院在乌鲁木齐市残联的委托、安排、部署下,为乌鲁木齐市辖区的新市区、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245个社区近2 000名精神病患者进行“精防”康复工作的业务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推广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几年来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建立三级监护网络。

  培训“精防”医生和社区干部,定期走访精神病患者家庭,上门服务,送医送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和家庭内外康复训练,协助社区建立康复站、工疗站,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有利于精神病患者心身健康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社区“精防”康复工作采取有效康复措施,符合科学、体现人道、齐抓共管的有效模式。不仅在防治康复,组织管理体系,技术指导网络方面等都渗透到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的多层面上。即:组织管理体系和指导网络注重“社会化”,防治康复方法措施强调“综合性”,对患者管理的方式突出“开放式”[2]。通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完善了社区“精防”康复机构,指导建立了康复站、工疗站45个,让患者从家中走出来,参加社区有组织的各类工、娱、体疗活动。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趣味、娱乐活动,如:组织社区患者上山放风筝,参观博物馆,游览市容、公园,开展趣味运动会,歌舞表演,各类棋牌、球类比赛,书法绘画,手工艺品制作等,总之通过各种医疗、康复途径,最终使社区精神病患者得到人性化的关照,参与社会活动,达到病情缓解,稳定时间延长的目的。

  2  对象和方法

  2.1  在乌鲁木齐市残联统一安排部署下,以我院为依托,成立了精神病防治康复指导中心,为所指定辖区-新市区、沙依巴克区、头屯河区的精神疾病患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对所在社区进行精神病患者的综合治疗与康复。对街道社区干部进行“精防”康复业务培训与指导,提供精神卫生咨询服务。每年的“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都要委派我院多名医护人员到各区开展“精防”康复知识宣传和普及,上街开展心理咨询、义诊、文艺汇演,并编制宣传资料散发,与各区残联一同随访、慰问贫困精神病患者及家庭。定期到各社区精神病患者家庭进行上门随访和健康教育,康复功能训练指导。

  2.2  每年有计划安排社区专(兼)职干部进行“精防”康复知识培训班,讲解全国“精防”康复统一表卡的使用、填写、记录,讲解精神卫生知识,如何了解、接触精神病患者,并定期下社区检查指导。举办精神病患者家属培训班,让其了解精神卫生常识,指导对精神病患者坚持合理用药,观察病情,注意事项等。如何启发开导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促使精神病患者在家中病情得到缓解、稳定,对生活产生兴趣,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3  我院与三个区残联签定了协议书,为“精防”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相互配合进行,与区残联、社区干部共同努力创建康复站,工疗站46个,号召、动员、鼓励病人从家中走出来,逐步接触外界环境、社会,到社区康复站、工疗站参加自己力所能及、有利于心身健康的各种工、娱、体疗活动。并让家属参加,开展亲情互动座谈会,趣味运动会,卡拉OK演唱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康复措施和创造的氛围,让更多的患者产生兴趣加入进来。让患者在家庭、社区、外界环境中逐渐改变了对我们的认识,自卑心理得到了缓解,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得到提升。各种社区“精防”康复措施和不同的活动形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稳定了社会、社区秩序,改善了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认识偏见。

  2.4  内容

  2.4.1 “精防”康复知识、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疾病的概念,已获知的发病原因,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表情与治疗,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表现与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与功能训练。抗精神病药物的合理保管、使用等。

  2.4.2  心理卫生知识 

  心理疾病的产生、概念、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处理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方法,处理应急的方法,怎样建立心理防御能力等。

  2.4.3  “精防”康复措施 

  家庭对精神病患者的单一康复措施指导,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组织、有计划的参与社区康复站、工疗站的工、娱、体疗活动。让患者产生情趣,适应外界环境。

  2.4.4  授课人 

  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2.4.5  编制宣传、普及资料 

  什么是健康?心理健康的特点?如何早期发现精神病患者?什么是精神疾病?怎样预防精神病复发?什么是抑郁症?家庭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做些什么?怎样照顾有智能障碍的患者,作为精神病患者的朋友和邻居应做些什么?作为公众人士对精神康复者的态度?

  2.4.6  接诊或接受咨询人员  住院医师

  2.4.7  社区精神病患者症状表现严重者指导住院治疗。

  3  讨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许多偏见和误解,当前社会家庭还未形成良好的环境去接纳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家庭,在加上面临新的精神卫生方面的问题,导致精神病患者仍处于难于回归社会,平等待遇无望……。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符合实际需要,行之有效,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精神疾病是由于社会、心理、生物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造成的,不同的患者发病原因也不相同。片面的将其归结于“遗传”、“思想问题”、“脑子受刺激”、“想不开”等,都是不妥的。事实上在医学科学发展的今天,尚未真正攻克精神疾病“堡垒”的情况下,而人们寄希望于精神病专科和单纯的医疗措施,这种期望是难以实现的。原因有: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群体与现有的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不成正比。能力极为有限。而绝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散在分布于各社区。因此社区“精防”康复工作在今后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治疗与康复是“精防”康复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补充,密切配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精神健康问题不断出现并日益加重的今天,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宣传,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心理咨询门诊,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廖廖无几。从政府到企事业机关,从学校到社会各阶层。多数人缺乏自我精神保护意识,不能及时识别精神亚健康的信号,不了解正确的疏导精神压力的方式与途径,从而导致了精神疾病的高发。因此精神健康是每一位社会成员与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现有社区“精防”康复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开拓进取,更加扎实的落实到各社区的工作实处上,让人们认识理解到“精防”康复工作是为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性。把成功的经验加以巩固、发展,将薄弱的工作层面加大力度搞上去。力求在社区为精神病患者营造一个大家庭相互关照的氛围或得到街坊邻居的援助。社区专(兼)职干部积极努力工作,及时掌握精神病患者在本社区的分布及动态情况,协助指导患者家庭对患者的康复训练。通过各区残联建设好在社区多功能的康复站,工疗站,让精神病患者从家中走出来参与由社区组织的各项康复活动、训练,培养和挖掘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的潜能。在“精防”医生、社区专(兼)职干部的指导启发下,给患者营造搭建施展技能、才华的氛围与平台。使患者逐渐从病魔的阴影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生活,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因此,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的进一步拓展需要社会各阶层领导、群众的理解和加大力度的支持,同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家属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医护人员的技能提高,社区干部的对患者的热忱关注与努力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在社区“精防”康复工作的努力开展下,为精神疾病患者多给予关爱、帮助,使患者早日摆脱疾病困扰,重归社会。这是我们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目的和愿望。

【参考文献】
    [1]张明圆. 精神病防治康复[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7.

  [2]《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6.

  [3]王善澄. 实用精神病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7:68-72.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精神病福利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