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2期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做好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充分准备及基础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严防颅内出血。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做好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充分准备及基础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严防颅内出血。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血管痉挛等并发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20例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出现皮下血肿1例,全部治愈。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前后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成功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以隐匿发生为主,大多数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现。以往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而颅内动脉瘤栓塞木以其微创、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现将我院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共完成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其中,男12倒、女8例;年龄平均30.70岁。均行CT和(或)MRI检查,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其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双额叶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2例。

  2  术前护理

  2.1  防止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护理 

  动脉瘤破裂后,随着动脉瘤口周围血肿的溶解,动脉瘤可能再次破裂出血,再次出血的严重性往往比首次出血更大[1]。因此,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极为重要。

  2.1.1  保持环境安静 

  将患者安置在隔离间,头高位15°~30°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声、光等刺激。如遮挡窗帘,关闭强光度的灯使病房昏暗。限制探视时间,保证患者休息。护理人员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各种操作轻,操作时间尽量集中。

  2.1.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随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变化,尤其是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升高。降低基础血压的10%~20%。第2次出血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2周内。动脉瘤破裂前的先兆症状有头痛、眼痛、脸痛、视力减退、恶心、颈部僵痛、腰背痛等。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裂开样头痛”、呕吐、畏光、烦躁不安并伴有意识障碍,可有短暂性血压升高,体温上升至38℃左右。生化检查:白细胞增多,高血糖等。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2  防止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升高的常见因素有焦虑紧张、烦躁、癫痫、用力排便、打喷嚏等。要做好神志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激动、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安慰患者和家属,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烦躁不安、癫痫的患者遵医嘱正确使用镇静剂和抗癫痫药。合理调整饮食,预防便秘,多进食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白菜、芹菜、韭菜等蔬菜,早晚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2~3次/d。必要时使用润肠剂或大便软化剂,禁止灌肠。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我科常用20%甘露醇250ml 在 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或速尿 20mg静脉推注。

  2.3  一般护理

  2.3.1  饮食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术后组织的修复能力,术前10~12h禁食、6~8h禁饮,以免麻醉后呕吐造成误吸。

  2.3.2  大小便 

  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因不习惯在床上排便而引起便秘、尿潴留。

  2.3.3  相关检查步骤 

  术前行血尿常规、CT、MR、心电图、血凝 5 项、肝肾功能等检查,术前1d常规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①体位:术后卧床6~24h,术侧下肢制动,健侧卧位,抬高床头15°~2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若有出血和血肿,应延长卧床时间;②饮食:鼓励患者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③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以免穿刺点压力增高而出血。对于排便困难者,术后给予缓泻剂。若有尿潴留应及时导尿。④咳嗽:指导患者有效咳嗽,避免腹压增加导致局部出血。咳嗽严重者,遵医嘱给予镇咳药或对症治疗。

  3.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3.2.1  股动脉血栓形成 

  严密观察伤口敷料以判断穿刺部位有无出血、周围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下肢皮温,1次/2h。嘱穿刺侧肢体伸直,不可弯曲,平卧 6~12h,如果出现肢端苍白、小腿剧烈疼痛和麻木、皮肤温度下降,提示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本组出现1例皮下血肿,血肿3cm×2cm,给予50%的硫酸镁溶液外敷、理疗等处理后.血肿逐渐吸收,治愈出院。

  3.2.2  脑血管痉挛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24h内应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1次。若出现持续头疼,多因栓塞刺激血管和脑膜等组织引起,做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的可能[2]。为防止脑血管痉挛常规给予尼莫地平,并应用20%甘露醇250ml静滴以降低颅内压。

  3.2.3  药物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①接诊护士应详细了解手术过程中出血、抗凝药物的使用等。观察皮肤有无淤斑、淤点,观察出凝血情况,若有异常及时报告。②由于某些造影剂的高活性或化学毒性,栓塞剂可造成肾脏损害,尤其伴高血压糖尿病、肾疾患的患者,术后应嘱多饮水、适量补液,观察尿液颜色、性质、量,做尿常规检查,检测尿素氮、肌酐,了解肾脏损害程度[3]。

【参考文献】
    [1]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

  [2]扬艳萍,李美琼.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的护理 [J].云南医药,2000,21(3):263.

  [3]刘延慧.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2007,(3):741.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七一中心医院脑外科,河南 新乡 4530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