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4期

毒蕈中毒90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对9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注、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抢救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关键词】毒蕈中毒。...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对90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痊愈出院,7例死亡。结论: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注、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抢救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毒蕈中毒;诊断;治疗

  毒蕈俗称毒磨菇,因其外观与可食无毒野生蕈相似,易被误采食而引起中毒。由于毒蕈所含毒素不同,中毒后临床表现多样,故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7年10月收治毒蕈中毒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毒蕈中毒90例,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4~76岁,平均45岁。所有患者均因采食野生磨菇后发病就诊。

  1.2  临床表现

  1.2.1  胃肠炎型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38例,食后0.5~6小时发病。其中,男20例、女18例,所有患者均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其中,10例出现剧烈呕吐、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压表现。

  1.2.2  神经精神型  主要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30例,此型潜伏期2~6小时。其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除有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外,均表现流涎、全身大汗淋漓、瞳孔缩小、流泪。其中,10例出现幻视、幻听、精神错乱等,1例出现意识障碍、昏迷。

  1.2.3  中毒溶血型  食后6~12小时发病,共16例。其中,男8例、女8例。除胃肠炎表现外,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1.2.4  中毒肝炎型  此型病死率极高。发病6例,其中,男4例、女2例,食后约16小时发病。早期表现为轻微呕吐、腹泻、乏力纳差。48小时后出现全身皮肤黄染、肝脾肿大、腰痛、血尿、呕血、便血、皮肤黏膜出血。

  1.3  室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109/L 40例,血小板计数<100×109/L 15例;尿常规见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10例,尿素氮>11.1mmol/L 14例,肌酐升高14例,谷丙转氨酶升高20例。B超发现肝大10例。出凝血异常12例。6例经本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其所食磨菇为白毒。

  1.4  诊断依据  ①有进食新鲜野生蕈史;②同食者有轻重程度不等的类似临床表现;③有脏器功能受损的实验室证据;④6例进行野生蕈形态学鉴定和成份分析。

  1.5  治疗措施

  1.5.1  支持治疗  治疗各型毒蕈中毒的胃肠炎期均予积极输液,纠正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1.5.2  清除毒物  早期立即予催吐、洗胃,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洗胃后可灌入20~40g活性碳,根据患者病情,每2-4小时重复灌入,一天3~4次,同时予40g硫酸镁导泻治疗。

  1.5.3  解毒治疗  对毒蕈碱样症状者予阿托品0.5~1mg静注,2~4小时重复给药,至出现心率增快、瞳孔散大、面色潮红等阿托品化为止。对中毒肝炎型予二巯丙磺钠125mg/次,肌注,2次/d,7天1疗程。

  1.5.4  糖皮质激素治疗  如严重毒蕈中毒引起中毒性心肌炎、肝损害,均予甲基泼尼松龙160~320mg/d,连用3~5天,后减为120mg/d静点,此后渐减量,维持7~10天。

  1.5.5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  对中、重度患者,尤其出现肝脏、肾脏、心脏等脏器严重损害者,均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至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1.5.6  其他治疗  保护肝脏,改善肾血流,利尿,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

  1.6  转归  痊愈出院80例,死亡7例。3例病情好转自动出院,随访无不适。

  2  讨论
   
  毒蕈含有多种毒素,目前已知的毒蕈毒素有150余种[1],主要包括:①毒蕈毒素、鬼笔毒素,95%毒蕈中毒由该类毒素引起;②毒蕈碱,该毒素是一种类似乙酰胆碱的生物碱;③毒蕈溶血素;④肝毒素,如毒肽和毒肽毒素等;⑤神经毒素,如毒蝇碱。毒肽和毒肽毒素毒性极强,可损害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尤其以肝脏损害最大,毒肽主要作用于肝细胞核,主要作用于肝细胞内质网。根据毒素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临床上常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中毒溶血型及中毒肝炎型4种。
   
  毒蕈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早期使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应用血液净化清除入血的毒素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环节。因毒素在肠道吸收缓慢,且存在肝肠循环,所以洗胃时间不受胃排除残留毒素时间的限制。本组90例患者及其中误食毒蕈后16小时发病的6例患者,均予催吐、洗胃、导泻治疗,但因病情较重,出现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因毒蕈中的有毒物质分子质量较大,易与蛋白质结合,可被树脂或活性碳、血液灌液所吸收,同时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可清除炎性因子。此外,急性肾衰产生的大分子毒素,也能被血液灌流所清除[2,3]。因此,血液灌流被认为是早期治疗毒蕈中毒的有效手段。本组25例进行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18例痊愈,7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对并发严重肝脏、心肌损害25例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二巯丙磺钠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18例治愈。目前认为,含巯基的药物可以与毒肽结合,打断其分子中的硫醚键,使其毒力减弱,从而保护体内含硫基的活性,甚至恢复部分已与毒素结合的的活性[4]。其次,本组出现假愈期6例,于食蕈后48小时出现,患者表面症状缓解,但肝脏损害已出现,因此,对出现假愈现象应予高度重视,在急性胃肠炎症状缓解后仍应密切监测病情并继续治疗。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大多为消化道刺激症状,其后出现一定类型的临床表现,但各型之间可以互相重叠[5],如不注意询问病史,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及一般性食物中毒。尤其在夏秋季,如呈家庭或集体同时发病,应考虑毒蕈中毒的可能,如有采食野生磨菇史,对诊断意义重大。
   
  对毒蕈中毒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加强宣传教育,不要采食野生毒蕈,堵住中毒源头;②医师加强对毒蕈中毒的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③毒蕈中毒应采取综合治疗为主。

【参考文献】
    [1] 方克美,杨大明,常俊,主编.急性中毒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1.

  [2] 于长青,王可平,林洪丽,等.序贯血液治疗毒蕈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12):29-30.

  [3] 刘中柱,史为伍.血液灌流救治小儿急性毒蕈中毒性肝炎[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6):88-89.

  [4] 柴汀平.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J].中华医学杂志,2002,26(5):286-287.

  [5] 陈亦江,主编.急性中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65.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 普洱 6651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