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6期

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5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1例因年老体弱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恢复,其他均无并发症。结论: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严密观察病情和准确记录生命体征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内脏损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抢救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闭合性腹部损伤 观察 护理

  腹部闭合性损伤可由直接暴力、高空跌下、车轮辗压或碰撞挤压所引起。多数损伤因涉及内脏而伤情严重,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要手术治疗,若不能在早期确定有否内脏损伤而贻误手术时机,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共50例。其中,男42例、女8例;脾破裂30例,肝破裂5例,胃肠损伤3例,合并其他器官损伤4例,腹腔多脏器损伤8例。

  12  方法  诊断依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做腹腔穿刺和床边B超、腹部CT,尽快、尽早作出确诊。

  2  护理

  21  急救护理

  211  护理措施  ①使用12号带壶留置静脉穿刺针,快速建立2~3条有效静脉输液通路;根据医嘱快速输血和输入平衡盐溶液[2]。②取仰卧中凹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经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6~8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12  术前准备  绝大部分内脏损伤需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在密切观察和积极抢救的同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导尿、留置胃管。

  22  病情观察

  221  严密观察全身情况  每隔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黏膜色泽、末梢循环、体温、尿量。做好特护记录,及时报告。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下降提示休克的可能。

  222  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每30min检查1次腹部体征,注意腹膜刺激征的程度和范围的改变。除详细了解受伤史和伤后病情变化外,还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以助早期诊治。腹部损伤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如不仔细观察、早期确定内脏是否受损很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通常情况下,空腔脏器破裂时,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恶心、呕吐、腹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实质脏器破裂早期可出现出血性休克,可伴腹胀和移动性浊音[2]。

  223  禁食和禁水  因腹部损伤患者可能有胃肠穿孔或肠麻痹,故诊断未明确前应绝对禁食、禁水和禁灌肠,以防肠内容物漏出增加并加重腹痛和病情。

  23  术后护理

  2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24h内每小时测血压、呼吸、脉搏各1次,以后依病情改4h测1次至病情稳定。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观察患者皮肤弹性、周围静脉充盈度。

  232  体位  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h,生命体征稳定后改半坐卧位;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出气管内分泌物,避免肺部感染;早期下床活动,尽快恢复胃肠功能以减少肠粘连。

  233  饮食护理  术后24~48h内禁食,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改少量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饮食,依病情逐渐改为半流质。

  234  体温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3d内患者体温在38℃以内为外科热,不需处理。若超过38℃并伴有畏寒、发热时应考虑腹腔内感染。发热患者应注意口腔与皮肤护理,高热时要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

  235  引流管的护理  ①腹腔引流管护理:注意引流液的色泽及质量,经常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如内脏出血而置引流管者,术后48h内渗血逐渐减少则可拔管。引流管如有阻塞现象,可用少量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每日记录引流量,每日更换引流袋。②胃肠减压管护理:注意胃管是否通畅、有无阻塞,负压装置是否有效、有无漏气,记录引流出胃液的颜色和量。
   
  总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情变化快,有些症状隐匿、体征较轻,不能及时诊断。如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细致观察、及时明确诊断,将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动态变化,能尽早发现内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为采取有效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合理依据。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机体恢复。

【参考文献】
    [1] 韩积义,崔自界.腹部外科诊断和鉴别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

  [2]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铁路医院,黑龙江 富锦 1561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