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8期

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已成为世界上最易致残、疾病负担较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由于抗抑郁药物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心理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有一般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本文拟就近代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关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已成为世界上最易致残、疾病负担较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由于抗抑郁药物常出现一些副作用,心理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有一般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关系治疗等,本文拟就近代抑郁症的心理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心理治疗;进展

The psychological therapy of depression

  WANG Yu-feng,WEI Yong-xia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  The depression is becoming one kind of common mental disease,  The depression therapy also receives people's attention. Because anti-despondent medicine has much side effect, the psychology therapy receives the depression patient's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commonly mental healing technology has the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the supporting mental healing,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rapy and so on,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as to the modern times mental healing depression progress .
   
  【Key words】  Depression;Psychology therapy;Progress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以心情抑郁、失去各种兴趣和快乐感为特征,并常伴有睡眠异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躯体症状。全球疾病负担调查估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全球第2位威胁人类健康、增加经济负担的疾患,在未来将有更多的人面临抑郁症的困扰[1]。近20年来,随着对抑郁症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的进展,逐步确立了药物治疗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抑郁症的确切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完全明确,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一定的难度[2]。因此,临床上对抑郁症的处理越来越趋于药物与心理治疗的综合应用。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常用的有一般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本文就抑郁症近代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1  一般性心理治疗 
   
  一般性心理治疗又称个别心理治疗。是目前最常见、使用最普遍的心理治疗。它没有、也不需要特殊的理论,它依靠的是人类一般常识和治疗者对人性的理解。一般性心理治疗的原则在任何治疗学派上都有体现。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治疗患者,首先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所以,心理治疗的最一般性原则和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医患双方”的交往。这种关系确立后才有可能继续下一步的治疗,否则,一切疗法都毫无用处。对待患者,医生要持 “心理治疗性基础态度”,其中耐心、理解、肯定及信心很重要[3]。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抑郁症患者更需要特殊的关怀、照顾和护理。教育患者正确对侍疾病,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教会患者适应疾病的方法和应对技巧。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争取家庭社会对患者的支持,以期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帮助,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一般性心理治疗常用的技术是倾听、解释、指导、减轻逆境矛盾或身心痛苦、鼓励和支持、表达和疏导发泄、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等。

    2  特殊心理治疗方法

  2.1  认知行为治疗(CBT)  Beck认为,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一定形式的认知偏见,而这种偏见与抑郁发作密切相关,并阻碍着患者的康复。目前观点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是在童年的生活经验中形成的,它既是抑郁症的一种特征症状,也是人格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情感和行为。认知治疗的作用就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偏见,主要方法是医生和患者一道来找出和矫正导致抑郁症状产生的“功能失调性信念”。
   
  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急性期过后的患者或轻性抑郁症患者,尤其是针对病情缓解阶段出现的问题,对否定性认知要逐一确定,同时增强肯定性认知。医生要帮助患者辨认他们的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让患者用实践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用理性的信念代替非理性的信念,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使患者能客观对待自己。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延缓认知的衰退,改善抑郁症状[4]。高勇[5]等人研究显示,采用一些基本的认知行为治疗原理,配合药物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他们建议,在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采用认知心理治疗,可起到预防复发且疗效持久的目的。另有研究报道,认知治疗对复发的预防可能更好, 其复发率为20%~40%,而药物治疗的复发率为60%~75%[6]。陈远岭等报告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结合抗抑郁药的方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发现远期疗效优于单独药物治疗[7]。吕仲群[8]的治疗结果显示,单纯药物治疗仅能减轻抑郁症状,但抑郁症失调性认知仍相当程度的存在,所以,在临床抑郁症的治疗中采取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办法达到治疗的目的,部分患者减少药物的摄入,甚至可以不需要药物的治疗。

  2.2  人际心理治疗(IPT)  人际心理治疗理论基础来源于梅耶的精神生物学理论和沙利文的人际关系理论。抑郁症患者经常存在人际交往的丧失和困扰。调整和重建患者的人际交往,会减少抑郁症发作,促进抑郁症状康复,还会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
   
  人际心理治疗将人际关系的障碍和社会功能的减退看作是抑郁症的一个促发因素或者是抑郁的后果,通过提高抑郁症患者人际问题(悲伤、角色转变、人际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缺乏)的解决能力来缓解抑郁症状。人际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急性期,旨在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一些社交问题。治疗的特点包括[9]:①重点是目前困难的处理,而不是解决过去的问题;②治疗的目标是识别与治疗原发抑郁症和抑郁发作伴发的继发症状;③治疗技术包括确认靶症状,澄清角色与修正沟通模式。 人际心理治疗是一种短程、限时和可操作性的治疗,它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心境、生活兴趣,减少自责和自杀观念。Sloane(1985)做了IPT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安慰剂的比较研究表明,老年人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更好,更适于使用IPT治疗。IPT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联合使用可降低复发率,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一项青少年抑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IPT治疗能显著减轻抑郁症状,还能提高自尊心,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10]。

  2.3  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2.3.1  家庭治疗  患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通过相互的帮助和支持来重新建立一种更加适当的功能。急性的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抑郁症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影响,家属对患者的反应,如不理解、不知所措或失去耐心也会增加家庭的不良气氛,以至干扰治疗。家庭治疗是治疗并发行为障碍抑郁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2.3.2  集体心理治疗  将患者集中起来,使之相互交流和了解,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集体心理治疗能改变认知,也可能改变个体的某些人格特点。集体心理治疗可能对患者克服人格发育上的缺陷、改善应对行为有一定的帮助。

  2.3.3  心理音乐治疗  心理音乐治疗是现代医学模式转移过程中,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物理学、美学等学科交叉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在音乐疗法中,患者可以通过音乐的情绪更好地宣泄和释放自己的情绪,以改变消极的情绪,强化积极的情绪。音乐疗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没有各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因此在安全性上更好。
   
  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还有心理分析疗法、认知领悟心理疗法、暗示疗法、催眠疗法、禅宗与森田疗法等。

  3  展望
   
  目前,心理治疗的有效性得到普遍肯定。在采纳国内外各派理论与实践经验时,应取长补短,针对患者个性特征、发病的性质和时间、地点等全面综合地咨询和治疗。任何方法的运用都不是独立的,还要结合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灵活选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将服用抗抑郁药物与心理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综合应用不仅可以减轻或缓解症状,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功能,改善其生命质量。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容易复发,要树立长期性、规范性治疗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Lecrubier Y.The burden of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generalmed-icine[J].J Clin Psychiatry,2001,62(8):4-9.

  [2] Manji HK,Drevets WC,Charneg DS,et al The cellular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 [J].Nat Med,2001,7:541-547.

  [3] 王希林.对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3):176-177.

  [4] Sapolsky RM.The possibility of neurotoxicity in the hippocampus in major depression:A primer on neuron death[J].Biol Psychiatry,2000,48:755-765.

  [5] 高 勇,宫玉春,郭凤丽.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对照[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3,12(4):460.

  [6] 季建林.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策略[J].临床医学杂志,1994,4(3):176-178.

  [7] 陈远岭,徐俊冕,李一云,等.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28-230.

  [8] 吕仲群.认知行为疗法对社区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6,5(3):19.

  [9] Mufson L,Weissman MM,Moreau D,et al.Efficacy of 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ed adolescents[J].Arch Gen Psych,1999,56:573-579.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心理系,河南 新乡 453003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