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8期

肝硬化恶性变超声诊断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查对部分肝硬化患者恶性变引起充分的重视。结果:肝炎所致的217例典型肝硬化中发现恶性变9例,占4%。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恶性变,可见强回声型、混合回声型、低回声型。【关键词】肝硬化恶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对部分肝硬化患者恶性变引起充分的重视。方法:患者空腹,暴露检查部位,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坐位。在肝区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结果:肝炎所致的217例典型肝硬化中发现恶性变9例,占4%。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发生恶性变,可见强回声型、混合回声型、低回声型。

【关键词】  肝硬化恶变;超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引起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破坏和重建而形成[1],少数肝硬化可导致恶性变的发生。我院超声科在肝炎所致的217例典型肝硬化中发现恶性变9例,占4%,与文献报道肝硬化恶变率5%大致相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5.4岁。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病史5.5~12年。

  1.2  仪器  应用日本东京计器CS-2000超声诊断仪,日本阿洛卡SSD-1700心腹两用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华声ADT-1106A超声诊断仪,徐州创新CX-9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6.0MHz,根据情况可放大倍数观察。

  1.3  方法  患者空腹,暴露检查部位,采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坐位。在肝区作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

  2  结果
   
  共发现9例发生恶性变,其中,强回声型(肝内发生强回声结节)5例,占56%;混合回声型(肝内多发混合性结节)3例,占33%;低回声型(肝内多发低回声结节1例),占11%。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丰富6例,占67%;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不丰富3例,占33%。

  3  典型病例
   
  男,60岁,超声号2004-34276。主诉:右肋区隐痛不适、腹胀、乏力、纳差月余。该例从多切面检查除符合肝硬化的超声图像外,仍有如下改变:①近月体重减轻,肝脏肋缘下1.5cm;②第一肝门处可见散在肿大的淋巴结;③肝区内部分肿块,呈高低回声混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声晕。最大者为7.9cm×6.8cm。脉冲多普勒可测及动脉血流频谱呈星点状改变,门静脉内径1.6cm,可见双向血流信号,Vmax17cm/s,其内未见血栓或占位性病变;④肝内血管受压,局限性变窄,推挤移位;⑤胆囊约7.2cm×3.3cm,壁厚约0.4cm;⑥脾脏13.1cm×4.9cm,回声细密均匀,脾静脉内径1.0cm,其内未见血栓或占位性病变。
   
  结合超声图像、临床症状体征,此例患者的诊断应为:①肝内多发性实质占位病变:结节性肝硬化,肝癌。②肝病胆囊。③脾肿大。注意随诊、定期复查。

  4  讨论
   
  江苏省为我国肝炎高发地区,根据相关文献报道,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率为30%,而恶性变率为5%左右,是非肝炎患者人群的20倍。本文结果提示,如有以下情况应该引起超声医师的高度重视和警惕,建议患者肝穿刺活检、定期复查或者CT检查,以免延误治疗。①肝硬化病史较长,肝脏内结节或者团块内部及外形的改变,如外形由规则变为不规则,边界由清晰变为不清晰,内部回声由强回声变为低回声,由强回声变为混合回声,从低回声变成等回声或者高回声,从低回声变成混合回声等改变。②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丰富,生长速度快,近期内数量增加、体积增大。③肝内血管受压、变窄、推移、走行扭曲。④肿块后方出现回声衰减现象。⑤门静脉内癌栓。⑥近期内饮食下降、体重减轻等。当然,诊断时要注意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脂肪瘤、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肝内局限性脂肪堆积、肝血管瘤、肝错构瘤、肝腺瘤、肝结节病、慢性局灶性炎症、非均匀性脂肪肝等疾病相鉴别。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784.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中医院超声科,江苏 东海 2223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