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0期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住院的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自2008年住院的8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流浪组,其中,男52例、女35例。在同期入院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31例。结论:流浪组精神症状较重,多并发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低,疗效较差,医院负担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对比住院的流浪与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选自2008年住院的87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流浪组,其中,男52例、女35例。在同期入院的其他精神障碍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9例、女31例。两组分别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两组在入院原因、出院方式、诊断、住院时间、疗效、NOSIE和PANSS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浪组精神症状较重,多并发躯体疾病,生活自理能力低,疗效较差,医院负担重。

【关键词】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

我院为民政精神病院,负责公安110联动工作中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包括流浪和非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前者系无家可归,由110送入院,免费治疗。后者由患者家属送入院。本文调查住院流浪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中,流浪患者100例,删除资料不完整13例,余为流浪者组;在同期入院的其他患者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9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不配合检查和严重躯体疾病患者。流浪者组87例,其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21~64岁,平均(32.5±4.7)岁。对照组90例,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16~70岁,平均(47.0±11.0)岁。两组性别相仿,年龄以流浪者组显著较轻(P<0.01)。

    1.2  方法  对患者情况进行调查。对入院时无法了解病史的患者,待病情缓解后通过相关部门了解,以明确诊断。用NOSIE和PANSS评定精神状况。以PANSS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统计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流浪者组有毁物伤人等肇事行为、由警察送入院、有精神病史、合并躯体疾病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最后由医院直接送出者均显著多余对照组(P<0.01或<0.05),治疗有效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 见表1。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NOSIE评分比较  流浪者组的社会能力、总积极因素及总评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总消极因素以对照组为高(P<0.01)。 见表2。

    2.3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流浪者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人口流动性增加、竞争激烈、旅途劳累和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精神失常人数增多。其中,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有其特殊性。

    流浪患者街头流浪,生活无着落,精神症状日趋加重,经常出现毁物、伤人、肇事行为,违反社会治安行为者(81.6%)、由警察送入(83.7%)到我院住院治疗。因此,防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之伤人、自伤、自杀等意外是治疗中的首要问题。表2  两组NOSIE评分比较表3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流浪精神病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差,亦易自伤、伤人、外伤、皮肤病以及慢性躯体疾病;社会功能、个人整洁情况均显著较差。及时做好个人卫生处置、完善各项检查、治疗躯体疾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疗效较差,入院时多缺乏相关的病史,给诊断和治疗造成难度,同时亦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经治疗好转后通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以及相关部门得以了解病史,作出诊断。流浪者组患者诊断精神分裂症明显较多(78.2%),阳性症状突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病情较严重。这可能是由于在外流浪、缺少药物治疗、缺少社会支持、缺少照顾之结果。

    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一般都是由政府职能部门送入院,大部分患者因毁物、伤人、肇事行为由公安送入院。目前对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救助十分缺乏,应由何机构负责送治,尚无明确规定,因此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这类患者出院后的治疗和监护无法保证,可能继续在社会上流浪而形成新的危险因素。有些患者的家庭成员,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让患者得到治疗,甚而将他(她)们遗弃,任凭他(她)们四处流浪,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我院系民政精神病医院,大部分费用均自行解决,且流浪精神病患者常会合并各种疾病,治疗难度大,费用高,医院负担繁重,部分流浪精神患者常年滞留我院,费用真是难以承受。

    综上所述,流浪精神障碍患者的情况颇为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宁。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社会救助监管体系的改善,对遗弃患者的行为应加以谴责和制裁,要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之“消除偏见、勇于关爱”尚需社会各界共同探讨和解决。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阳市精神病人福利院,贵州 贵阳 550004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