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2期

精神病患者猝死2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我院近10年来死亡病例,逐个登记28例猝死者的自然状况和需观察项目。结果:猝死的发生率为1。其中使用精神病药物27例,占猝死者的96。...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我院近10年来死亡病例,逐个登记28例猝死者的自然状况和需观察项目。结果:猝死的发生率为1.12%,占同期死亡人数的9.3%。其中使用精神病药物27例,占猝死者的96.4%,未用精神病药物1例(3.57%),有躯体疾病5例(17.86%)。使用氯丙嗪15例(53.57%),奋乃静4例(14.29%),多塞平4例(14.28%),氯氮平3例(10.71%),利培酮1例(3.57%)。结论: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亦与躯体疾病有关。

【关键词】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

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率国内外均有统计,我院近10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300例,其中,猝死28例,占同期住院患者1.12%及同期死亡人数的9.3%。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取自我院病案室1996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死亡病例28例,均符合猝死的诊断标准,即死亡前24小时内无任何先兆的非预期性突发死亡。精神病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Ⅲ(CCMD-3)诊断标准。

    采用回顾性查阅死亡病例方法,逐例登记死者年龄、性别、疾病诊断、病程、住院时间、躯体情况、心电图、精神病药物、猝死时间。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34~73岁,平均(50±18)岁,病程10~40年,平均(30±22)年。

  2.2 疾病分类
 
  精神分裂症15例(53.57%),抑郁症7例(25.00%),精神发育迟滞2例(7.14%),躯体所致精神障碍2例(7.14%),Alzheimer病1例(3.57%),偏执性精神病1例(3.57%)。

  2.3 精神药物使用情况 

  未用药1例,单用药12例,联用15例。用药种类:氯丙嗪16例(57.14%),奋乃静4例(14.29%),多塞平4例(14.29%),氯氮平2例(7.14%),利培酮1例(3.57%)。其中,氯丙嗪最大剂量400mg/d,奋乃静最小剂量为4mg/d。

  2.4 并存疾病 

  冠心病2例(7.14%),高血压1例(3.57%),左眼失明1例(3.57%),左小腿坏疽1例(3.57%)。

  2.5 心电图改变 

  窦性心动过速2例(7.14%),传导阻滞5例(17.86%),房性期前收缩1例(3.57%),室性期前收缩3例(10.71%),ST-T改变10例(35.71%),QT间期延长(QTc)6例(21.43%),正常1例(3.57%)。

  3 讨论

    国内有关文献报道,住院精神病患者猝死发生率为0.72%~10.78%,国外Lereya报告为7%,国内王瑞见报道为1.04%,占同期住院死亡人数的8.15%。本组资料为1.12%,占同期住院死亡人数的9.3%。有关猝死原因意见不一,文献报道[3,4],各类精神病药物均可导致猝死,多数学者认为,猝死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滞所致。本组资料显示,抗精神病药物以氯丙嗪发生猝死占首位,其次是奋乃静。故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发生猝死可能性大。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者更易导致猝死。28例猝死者中有15例使用氯丙嗪,7例使用TcAs类抗抑郁剂,4例使用奋乃静,心电图改变最为明显有27例。谈艳等[5]认为,对女性、老年人以及心功能较差和肝肾功能异常者,或者亲属有QT间期综合征者应尽量选择危险度较低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或奥氮平等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时要慎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它可能延长QTc的药物。既然猝死与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躯体情况有关,对于住院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一定要首先进行体检,如果合并冠心病,尽量选用对心脏副作用小的抗精神病药物,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至治疗量,并定期检测血药浓度和心电图。如血药浓度高及心电图异常者应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另外,主张单一用药,不主张联合用药,从而降低猝死发生率。由于本文样本较小,本组结果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崔维珍,李晓英,殷美丽,等.精神科住院病人的猝死[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1997,7:296.

  [2]王瑞见,江开达.近10年住院精神病患者26例猝死的临床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3):3148-3149.

  [3]周东丰,译.住院精神病人的心脏副作用与猝死[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8,5(1):32.

  [4]张继志,击中孚,主编.精神药物应用和副作用[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9.

  [5]谈艳,张少平,陈银娣.精神药物导致心源性猝死[J].上海精神医学, 2004,16(6):359.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青龙山精神病医院,江苏 南京 211123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