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3期

病毒唑联用抗病毒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结果:治疗组在患儿退热时间,口腔、皮肤疱疹消退,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对照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结果:治疗组在患儿退热时间,口腔、皮肤疱疹消退,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中成药。

【关键词】  手足口病;抗病毒口服液;儿童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我院2008年5至7月用病毒唑联用抗病毒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年5至7月发病的43例手足口病患儿均为本院集居的孤残儿童,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口腔黏膜及手足皮肤疱疹,全部病例均符合诸福棠编第7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1]。43例手足口病患儿,男23例,女20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6个月。其中6个月~1岁8例(19%);~2岁13例(30%);~3岁18例(42%);~4岁4例(9%)。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观察组21例。

    1.2  方法  两组同时应用病毒唑10 mg/(kg·d),维生素c口服;对症支持:退热,口腔局部处理等;治疗组加用抗病毒口服液(上海美优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岁:5 ml/次,3次/日;1~3岁:10 ml/次,2次/日;>3岁:10 ml/次,3次/日,连用3~5天。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及病程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治疗组退热时间及口腔、皮肤疱疹消退(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适或不良反应。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柯萨基病毒A16和肠道病毒EV71最为常见。严重病例可发生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干脑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肿、爆发性心肌炎等并发症,特别是EV71更易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2]。根据国内外资料,其重症病死率可达10%~25%,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3],目前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抗病毒口服液是由多味中草药合成的中成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病毒和细菌的生长。其中的蒲公英、板兰根、鸭跖草、黄芩清热解毒、泻火,透散表邪;羌活、薄荷、蝉蜕、僵蚕发散风寒、风热,息风止痉;羊蹄根凉血止痒;白术固表;甘草祛痰止咳。上述诸药合为一剂,构成消炎、抗病毒,促进免疫功能,适合小儿服用[4]。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在平均退热、口腔黏膜、皮肤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组的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因此,病毒唑联用抗病毒口服液在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2-810.

[2] 林恩恩,章青,谢华萍,等.我国广东福建地区2000~2001年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种系进化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4,18(3):227~229.

[3] 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79~613.

[4] 金秀梅,王立中,王立杰,等.抗病毒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0(4):107.


作者单位: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医务科,上海 20110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