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住院精神病患者防自杀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精神疾病自杀行为预防护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自杀行为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有资料表明[1],精神疾病总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6~12倍。文献报道[2],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是一般人群的20倍。由此可见,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如护理......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疾病 自杀行为 预防 护理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自杀行为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有资料表明[1],精神疾病总自杀率是一般人群的6~12倍。文献报道[2],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是一般人群的20倍。由此可见,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如护理不当自杀成功率将会更高。为此,应从提高认识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心理护理,开展多种服务,防止自杀事件的发生。

  1 提高安全意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1.1 热爱本职工作教育,树立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观念 由于受传统观念 的影响,人们对精神病患者仍持有一定偏见,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也受到一定影响。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科室间经济利益相差较大,社会交往也有较大局限性,这些现实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无疑是一个影响。所以,对新护士抓紧热爱本职工作教育,并以老护士长献身精神科、多次立功并光荣出席党的十三大会议的事迹激励大家,用几代老主任在精神科献完青春献终身的事例调动积极因素,每年开展一次“爱科室,爱专业,爱患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以患者的心理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服务标准,以优质的服务来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观念树牢了,服务更新了,安全工作就有了保证。

  1.2 精神病护理继续教育与安全工作主动权 新护士虽从正规学校毕业,但精神科专业知识较为贫乏。不掌握本专业知识,安全护理工作将无从谈起。所以,每年对新护士进行系统的精神疾病知识讲座,在继续教育中突出安全知识教育,安排新老护士组合进行安全护理传、帮、带,以老护士总结的“勤动手,搜检危险物品;勤动嘴,进行心理疏导;勤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勤用眼,把患者放在视线内”的“四勤”经验为传帮带的重要内容。使每一名护士都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安全工作就有了主动性。

  1.3 总结典型事例教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我科整理建科后自杀死亡的病历,将其临床表现、自杀方式和背景、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及工作人员应吸取的教训、承担的责任进行系统整理后对护士进行思想教育,对近年来出现的自杀苗头及自杀未遂者也编入教育的实例,分析原因、预测后果、讲清危害,使大家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意外事件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每年进行一次“学制度,讲教训,论危害,查苗头,定措施”的安全月教育。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自觉了,责任心增强了,工作上主动了,安全工作就能得以实现。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工作有章可循

  2.1 对护理人员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用道德规范来约束护士的行为,把安全工作真正放在第一位。制定了护理人员道德规范,要求尊重患者,不戏弄、不激惹、不变相体罚患者;对病史中不宜公开的内容不随便乱讲,以优美的语言和乐观的情绪去感召患者,以优质服务说明“疾病无贵贱,得病无选择”的道理,与患者建立平等互信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树立信心,战胜自卑,渡过危机。把“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作纪律约束工作人员,把“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当作调整护患关系的依据,保证道德规范的落实。

  2.2 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防止患者自杀必须严禁将危险物品带至病房内,实行严格的安全检查,把好患者入院关、家属探视关、工娱疗返回关。护士接班后首先在病房内外进行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处理,重要问题及时汇报、及时解决。集中管理患者,把患者放在自己的视线以内,夜班护士每15min巡视一次病房,要求治疗护士“发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不下不准走。”值班时随时收检危险物品,每周四上午全体人员对病房内外彻底清查。一方面检查危险物品,一方面对有消极情绪的患者调整护理措施,确定重点护理对象,使病房的安全工作得以保障。

  2.3 病房管理制度 建立休养员组织,从恢复期干部中选出队长和班长,由他们参与管理患者的生活,观察异常情况并和值班护士保持联系,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请休养员干部参加会议并提出建议。对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患者中不安全行为列入交班内容。上班后对不安全位置要及时巡视,要求一级患者不离左右,二级患者不离视线,并知道他们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情,对治疗室、急救室专人专锁,对药品严加保管,服药时严格检查,严防藏药自杀。对白班护士要求勤清点,利用交接班、进出饭堂、进出工疗室以及服药的机会清点患者,必要时临时集合清点人数。对夜班要求勤巡视,观察睡眠及其它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重点患者进行重点护理,从而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3 搞好科学研究,探讨患者自杀规律

  3.1 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做到有针对性护理 任何事情都有规律,精神病患者也是如此,抓住规律就争得了主动。将过去住院有自杀行为的病例资料整理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自杀与病种有关,与精神症状、住院时间长短有关,与服药多少、药物反应轻重有关,与病前性格和遗传有关,与有无精神因素和自知力恢复程度有关,与工作人员的班次和责任心有关。根据这些规律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患者大都是强制或被哄骗入院,所以对病情较重的新入患者,注意管理方法和技巧,提供热情服务,使其尽快适应陌生环境,减少紧张、恐惧心理;对治疗期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健康教育,介绍与疾病相关知识及药物作用;对自知力恢复者及时进行心理护理,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们总结过去,指导未来,增强生活勇气和工作信心。按护士资历、能力、体力、性格不同进行排班,形成互补。

  3.2 开展心理测评,掌握情绪低落的规律,实行分期护理 过去,以症状和轻重将患者分为三级护理。经对患者心理测评发现,情绪低落也有一定规律,有时与症状的轻重并不完全一致。如新入院患者相对较重,此时患者警觉性强,对立情绪重,不安心住院,不适应环境,寻机逃跑、伤人毁物,拒绝治疗者较多。随着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可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烦躁情绪,此时患者自知力尚未恢复,有可能加重其自杀念头;当自知力恢复后,患者常为疾病的影响和出院后的生活担忧,继而出现抑郁情绪,这种抑郁情绪自我掩饰性很强,自杀成功率较高。所以,在分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分期护理内容,取得显著效果。

  3.3 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心理需求规律,开展满意性护理 通过对恢复期患者的心理需求问卷调查,发现患者最担心的是今后的前途、出院后的工作、他人对自己的态度等。这些问题如不能正确对待,多出现悲观厌世的想法。对此,向患者宣传精神卫生常识、防复发措施,让家属多给予心理支持,使患者加强与疾病做斗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勇于面对生活。

  4 加强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4.1 了解患者病前精神因素,及时解除心理痛苦 精神病患者患病前大都有一定的精神因素作为诱因,这些因素对其精神状态影响较大,及时进行心灵沟通和心理疏导,解除精神诱因的影响,改善认知功能,对早期控制精神症状、密切护患关系、后期愉快出院、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等均有明显效果。

  4.2 充分发挥休养员座谈会效应 精神病患者住院时间长、服药量大、不良反应明显,使一些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悲观厌世情绪。定期召开休养员座谈会,请恢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刚入院时的想法和如何配合治疗,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及治愈后的愉快心境,使患者增长知识、增加欢乐、增强信心。

  4.3 掌握患者出院前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患者出院前心理负担较重,其病态行为对自身形象和尊严造成的危害,感到难以见人,出现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产生急于出院、又害怕世俗眼光的矛盾心理。根据这些规律,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和支持,以新的姿态回归社会。

  5 开展多种服务,提高患者生活兴趣

  5.1 平等对待患者,减轻抑郁情绪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以关心照顾为主,使他们感到病房象家庭一样温暖,和常人一样待遇,在受到尊重和爱护的前提下,使其悲观情绪很快消失。对康复期患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搜集患者成才事迹编教材、办书画展览,激发其生活激情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5.2 开展各种娱乐活动,让患者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变自卑为自信 组织各种棋类、扑克、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定期组织比赛,召开工休联欢会等有益健康的活动,使每例患者都有活动参加。请有专长的恢复期患者教外语、教歌曲等,使爱好受到尊重,让特长得到发挥,使患者从中对生活产生兴趣,对前途增长信心,完成病态思维转移,消极行为得以抑制。

  5.3 分配适当工作,进行出院前的适应性护理 为防止出院后的适应困难而出现心理障碍,对康复期患者进行适应性护理,要求按时起床、出操、跑步,帮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外出打水、打饭,随同工作人员一起外出购物、游玩,组织看电视、读报纸、听音乐,使患者产生一种病愈后的愉快感和发挥自身价值的重用感、成就感。有效防止了孤独,消除了抑郁,改善了情绪,减少了出院后适应困难,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3-224.

  [2] 王冬梅,薛殿凯,王丽敏,等.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3,9(4):24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作者: 马德香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