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对照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及医疗护理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及医疗护理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CNP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rsing pathway,CNP)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护理人员可依CNP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开展护理工作,也可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护理过程,以最经济的方式达到最佳治疗效果[1]。本研究探讨CNP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CNP,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4年3月10日~2006年3月10日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本(CCMD-Ⅲ)的患者;年龄18~60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排除标准:严重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6.5±10.3)岁,平均病程(3.7±1.9)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9±12.2)岁,平均病程(4.1±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婚姻状况等,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观察组从入院起就实施CNP并进行标准化治疗护理[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具体方法:①制订CNP图,内容包括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②对入院实施CNP的患者,由经管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基本资料: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职业、门诊或入院诊断;病史: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生长发育史、酗酒及用药史;异常精神活动症状一般表现:意识、外貌、与人接触、日常生活;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智能、自知力;情感过程:情感的稳定性、协调性;意志、行为:意志、行为增加、减弱;躯体情况:生命体征、有无各系统的疾病;心理社会情况: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家庭情况、生活事件。③按照CNP图,当班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进行入院指导,解释有关内容和作用,如医院的有关规定和注意事项等。并在CNP上对已实施的内容及时签名;④第2天由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土按照路径给患者做出护理诊断,具体内容:有冲动的危险、有自杀自伤的危险、有外走的危险、饮食障碍、睡眠障碍、不合作、日常生活功能或社会功能障碍,应对功能障碍。⑤责任护士按照路径制订护理目标:住院期间不伤害自己,恢复生活自理;恰当表达个人需要,恢复正常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学会控制和疏泄自己的高涨或焦虑心境;对疾病有所认识,并有适宜的应对方法。⑥当班护士落实护理措施: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服务态度良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沟通,适时帮助患者分析认识病情,鼓励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证患者定时、足量进食和饮水;指导患者掌握应对失眠和早醒的方法;引导患者参与有趣味的活动,帮助患者与病友交往,引导患者关注周围及外界的事情,教会患者自行控制过度活动;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心理疏导;对躯体化症状,要排除器质性病变;有自杀自伤、不合作、冲动行为者,必须适当限制,加强巡视,严加防范;遵医嘱给抗精神病药物,注意观察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⑦每日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按照路径上的参考时间,根据患者的需要进一步评估、落实措施,直至达到规范护理目标。⑧患者出院前按照路径给予出院护理评估,具体内容:患者对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帮助患者确认自己非正常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教会患者克服性格弱点,正确对待疾病和面对未来。出院指导:掌握坚持长期防治的具体措施;遵照医生嘱咐定时、定量服药,定期到医院复查;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⑨CNP管理组长(主任或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随时进行督促指导,检查措施落实情况。⑩患者出院前对CNP成效指标进行总结评价,检查完成情况并记录偏差。

  1.3 评价指标 CNP的具体指标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分别进行一般统计学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u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的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住院天数及费用比较

  2.2 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7.50%,对照组85.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u=1.98,P<0.05)。家属满意度:观察组95.00%,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u=2.03,P<0.05)。

  2.3 医疗护理质量 见表2。 表2 两组医疗护理质量比较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家属满意度及医疗护理质量上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CNP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护理质量上具有积极意义。CNP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医疗、护理活动提出具体方案,减少护士被动依赖医嘱进行处置的风险,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护士参加到治疗方案及路径的制订,从而对患者病情、病程及治疗有了全面的了解,工作可有的放矢,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能参加康复方案的制订,增强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在制订CNP时以现代医学模式为指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

【参考文献】
    [1] Coffey RJ,Richard SJ,Remmert CS,et al.An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paths[J].Quality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1992,1(1):45-54.

  [2] 袁剑云,英立平.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2: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3

作者: 陈梅芳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