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心理干预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恐惧的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恐惧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焦虑、恐惧程度评定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恐惧心理起着明显的作用(P0。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恐惧的有效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恐惧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焦虑、恐惧程度评定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对减轻患者恐惧心理起着明显的作用(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恐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恐惧 心理干预 无抽搐电休克

  传统电休克(ECT)治疗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全身性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1]。目前对传统电休克治疗已进行改良,即在治疗前静脉给予麻醉药和肌松剂,使患者在无恐惧、无抽搐的状态下完成治疗称无抽搐电休克(MECT)[2]。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患者和家属对MECT治疗表现出担忧,并产生恐惧感而拒绝接受治疗,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为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更好地配合治疗,我院于2007年4月~2008年4月对MECT治疗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拟行MECT治疗120例,均为精神分裂症,无禁忌证。其中,男58例、女62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7.6±8.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心理干预措施 两组治疗均按常规操作进行。其中,干预组在治疗前采取下列干预手段: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通过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及家庭情况,加强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然后,针对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是否会出现骨折、窒息、麻醉意外等担忧,给予充分的理解。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层次、性格、家庭支持等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讲解MECT的治疗方法、目的、治疗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措施,以及与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区别、治疗的必要性和同种病例治疗成功的事例。如病房有治疗后病情恢复较快的患者可让其现身示教,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增强治疗信心。治疗前由责任护士带患者熟悉治疗室的环境,介绍麻醉师及其他操作人员,指导患者深呼吸缓解紧张恐惧心理。治疗结束、患者意识清晰后由责任护士带回病房。

  1.2.2 焦虑、恐惧程度评定 采用自行编制的焦虑、恐惧程度评定标准。Ⅰ度:情绪轻松、平静、无恐惧;Ⅱ度:轻度恐惧,但不回避治疗;Ⅲ度:有恐惧并有回避和拒绝;Ⅳ度:有明显焦虑、恐惧,尽力回避。

  1.3 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恐惧程度比较结果见表1。表1显示,干预组恐惧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程度轻,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5.747,P<0.05)。 表1 两组恐惧程度比较

  3 讨论

  3.1 运用科学理论,改变不良认知 长期以来,人们对电休克治疗存在着误解,认为是对精神病患者的一种惩罚手段,加上治疗时全身性的抽搐,使患者及家属心理上产生一些不良认知,从而拒绝治疗。MECT需在专门的治疗室,由专业的医务人员在静脉麻醉状态下进行操作,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无形之中增加了恐惧与不安。因此,应以相关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采取各种方法,减轻焦虑恐惧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治疗顺利进行。

  3.2 以人为本,促进康复 在实施心理干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患者要有密切人际关系才能取得成功[3]。患者入院后因其生活环境和身份都发生了改变,再加上对治疗的误解,如果在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的依从性。所以,应以诚恳的态度、和善的语言和负责的精神对待患者,使其能从各方面感到温暖、安慰和照顾。本院实施的责任护士全程负责制在MECT治疗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3 重视对家属的心理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的最大组成人员是患者家属,家属的支持可以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其治疗和康复[4]。护理人员应了解家属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疏导,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澄清所有问题的性质,增强其解决问题的信心,给予情感支持。

  本文结果显示,通过认知、情绪、行为方面的干预,使患者接受MECT治疗、减轻恐惧心理起着明显的作用。通过心理干预,不仅使恐惧发生率降低,还能得到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使MECT治疗顺利进行,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减少住院日。

【参考文献】
    [1] 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4-735.

  [2] 马黎君,练亚芬,张丽英,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副反应的评估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4(增刊),18(2):128.

  [3] 萨库索DP,卡谱兰RM.临床心理学[M]∥黄衡玉,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0-77.

  [4] 梁涵岗,李海玲.浅析家属陪护促进患者家属康复的正性心理影响[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


作者单位: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3

作者: 李凤苹,陈海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