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医中药

通气散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引起腹胀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腹部手术后引起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为解除患者的痛苦,保证术后伤口早期愈合,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临床观察了该病症患者60例,运用通气散外敷神阙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临床病例120例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28~60岁,平均43岁,其中有胆囊结石患者,有胆总管结石患者,有胃溃疡,胃癌及上......

点击显示 收起

    腹部手术后引起腹胀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为解除患者的痛苦,保证术后伤口早期愈合,笔者于2002年3月~2003年8月临床观察了该病症患者60例,运用通气散外敷神阙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病例120例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28~60岁,平均43岁,其中有胆囊结石患者,有胆总管结石患者,有胃溃疡,胃癌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他们均行腹部手术。我们将12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年龄、性别、病情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6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6h取通气散26g加醋调成糊状外敷神厥穴,4h更换药物1次,敷至肛门排气为止,并每2h观察肠蠕动恢复情况作好记录。对照组60例腹部手术患者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待自然排气后做好时间记录。

    1.2 方法

    1.2.1 通气散的配制 乌药10g,槟榔10g,莱菔子6g。以上3种药物混合均匀研成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待用。

    1.2.2 使用方法 腹部手术后6h取通气散26g,加醋调成糊状置神阙穴中央,用消炎镇痛膏固定药物,每4h更换药物1次,至肛门排气止。

    1.2.3 观察方法 敷药后每2h检查肠鸣音1次,至肠鸣音恢复正常为止,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和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

    1.2.4 疗效标准 依据外科护理学结合临床症状确定疗效标准,敷药后24h以内排气为显效,24~48h为有效,48h以后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2.2 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略)

    3 讨论

    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减弱或消失所致腹胀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一是由于腹腔手术对胃肠道的创伤而引起;二是术中麻醉药物对肠道植物神经的麻痹,使肠道平滑肌兴奋性 降低,肠蠕动功能发紊乱,肠道排气时间延长而引起。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曾用传统的方法肌注新斯的明或用莱菔子外敷神阙穴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通过观察,新斯的明肌注操作时须更换体位,增加了伤口的疼痛程度;不易掌握正确的注射部位,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有部分病人产生剧烈腹痛的现象。所以不宜在短时间内反复使用。而莱菔子外敷药种单一,缺乏中药的协同作用,且促进肠蠕动时间较长,肠蠕动恢复慢。通气散组方为乌药、槟榔、莱菔子。乌药功能行气止痛、温胃散寒、能兴奋麻痹的胃肠平滑肌,排除肠内积气。槟榔辛辣走窜而行气活血通下,本草言其破气极速。莱菔子的莱菔素有抗菌作用,亦可顺气开郁消胀除满,3种药物合理配伍产生中药的协同作用,从而达到肠蠕动早期恢复。通气散外敷是通过药物刺激神阙穴较薄的表皮经络脉直达病所之处,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临床观察通气散外敷治疗腹部手术引起的腹胀,其操作简便易行,药物作用强而持久,无任何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为病人提供了经济有效、安全、方便、舒适的治疗护理手段。

    (收稿日期:2003-12-24) (编辑罗 彬)

    作者单位:435000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 

作者: 赵中华 冯 萍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