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西医结合

清热解毒通腑煎剂参与治疗脑出血38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清热解毒通腑煎剂参与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综合评价清热解毒通腑煎剂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验证配合中药清热解毒通腑煎剂,治疗脑出血总有效率为78。结论清热解毒通腑煎剂配合西医疗法,不仅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并发症,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清热解毒通腑煎剂参与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综合评价清热解毒通腑煎剂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临床验证配合中药清热解毒通腑煎剂,治疗脑出血总有效率为78.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1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清热解毒通腑煎剂配合西医疗法,不仅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并发症,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 脑出血 清热解毒通腑煎剂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急症,其致残、致死率均高,治疗难度大。自2000年7月~2003年7月,我们采用自拟的清热解毒通腑煎剂参与治疗急性脑出血,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2000年7月~2003年7月住院患者。发病1周内,并经CT证实,共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9~81岁,平均54.57岁,病程1.5h~6天,平均发病12.25h。对照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0~79岁,平均53.32岁,病程1h~5天,平均发病11.7h。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标准应用《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2]  中脑出血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处理,包括有手术指征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调整颅压和血压,控制感染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每日加用清热解毒通腑煎剂,每日3次,每次200ml,口服,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者,发病48h后插胃管鼻饲。14天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均按1995年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3]  ,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死亡。

    3.2 临床疗效结果 在住院第31天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见表1。经Ridit分析,治疗=0.4249,对照=0.5752,U=2.27,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清热解毒腑煎剂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比较 (略)

    4 讨论

    脑出血属中医“中风”、“卒中”范畴,本病是在气血亏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或忧思恼怒,嗜食烟酒厚味等外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上逆直冲犯脑而致气不能固血,血溢脉外为瘀。血瘀水肿,津必外渗,化水,生痰,毒自内生,毒损脑髓,轻则机窍失灵,神机不流贯,重则清窍阻塞不通,而致昏愦,甚至昏迷。我们认为,中风病虽有本虚 但急性期多以标实为主,其主要致病因素以火热、风、痰、瘀为主,故脑出血急性期临证多见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臭甚至身臭,便干便秘,甚至高热痰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时证实标实,必宜“猛峻之药急去之”,治法必以清热解毒,通腑化瘀。此法一可终止“毒损脑络”的病理环节,二可消除胃肠的痰热积滞,使浊邪不能上扰清明,气血逆乱得以纠正。    自拟方清热解毒通腑煎剂,作为我院制剂已应用临床近7年,效果良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从上述临床资料显示,该药配合西医疗法不仅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及并发症,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该方由大黄、栀仁、黄连、水牛角、金银花、生蒲黄、桃仁、胆南星、枳实等组成。方中大黄、栀仁为君药,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攻积导滞、泻火活血祛瘀之功;水牛角、金银花、黄连均有清热解毒之效,配合君药加强解毒之功;胆南星涤痰开窍;生蒲黄、桃仁活血祛瘀;枳实通腑下气;诸药配伍达到清热解毒,化瘀通腑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 [4]  ,大黄、栀仁均能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大黄还具有活血、止血、降压、消炎、解热、利尿、降血脂等多种作用,胆南星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黄连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9-20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9-90.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9-90.

    4 王新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86-946.

    (收稿日期:2004-02-10) (编辑贝 子)

    作者单位:412000湖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作者: 夏建成 刘新春 王 规 吴艳阳 梁向新 倪向荣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