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预防医学

供应室内院内感染的预防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供应室是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无菌物品的供应站,担负着全院污染物品的回收消毒、清洗凉晒、包装消毒与发放。其环境温暖潮湿,加上工作量大,声音嘈杂,细菌易于生长繁殖,感染机会多,对院内感染的传播及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健康都会造成威胁。供应室工作人员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强化院内感染的预防及工作人员的自我保......

点击显示 收起

    供应室是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无菌物品的供应站,担负着全院污染物品的回收消毒、清洗凉晒、包装消毒与发放。其环境温暖潮湿,加上工作量大,声音嘈杂,细菌易于生长繁殖,感染机会多,对院内感染的传播及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健康都会造成威胁。供应室工作人员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因此强化院内感染的预防及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极其重要。

    1 供应室院内感染的来源

    1.1 被污染的医疗器械 (1)被污染的手术器械,未经初步清洗消毒或消毒不彻底,作为一种污染源送入供应室。如:手术刀剪、钳镊、手套、洞巾、包皮等。(2)使用过的检查器械,如压舌板、直肠镜、阴道窥器,未经消毒液浸泡送进供应室造成感染。(3)病人使用过的各种导管如胃管、导尿管、吸痰管、肛管、引流管及瓶等。(4)传染病患者用过的输液、输血器,注射器针头,各种穿刺针管。

    1.2 灭菌后过期储存污染的剩余敷料、棉球、持物钳及其容器等。

    1.3 空气尘埃中的致病微生物,污染了无菌物品和工作人员。

    1.4 昆虫污染 供应室的防蝇设备不完善使蚊蝇及其它昆虫接触污染物品或叮咬工作人员。

    1.5 工作人员的污染 本室工作人员患有传染病或为带菌者,非本室人员不更换鞋衣进入供应室,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1.6 由于供应室阴暗温暖潮湿,极适宜霉菌的生长,或灭菌后物品烘干不好,都可能造成细菌生长繁殖。

    2 供应室院内感染的种类

    2.1 细菌性感染 污染器械上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化脓性葡萄球菌、淋球菌等。

    2.2 病毒性感染 如乙肝肝病毒、眼科器械的腺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病毒感染。

    2.3 寄生虫 如蛔虫、蛲虫、滴虫、阿米巴等感染。

    3 院内感染的预防

    3.1 加强素质教育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根本,也是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3.1.1 素质教育以政治素质的教育尤为重要,只有思想认识的提高才能爱岗敬业,才能自觉的做好预防院内感染的各项工作。

    3.1.2 业务素质教育是做好预防院内感染和工作人员自我防护的理论保证。

    3.2 加强消毒灭菌各个环节的管理

    3.2.1 督促各临床科室将应用过的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送供应室。

    3.2.2 供应室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各项操作必须戴手套以减少手的污染,如有手及其它部位的污染,应立即清洗,以免自身污染及污染他人和环境。

    3.2.3 回收的物品应分类存放,分类用含氯消毒液浸泡,然后再送各操作间进行初洗、精洗、包装、消毒灭菌存放等处理程序。注意浸泡时间和药液浓度。

    3.2.4 严格执行由污到净的流水工作线,不交叉,不逆行,以保无菌区及无菌物品不受污染。

    3.2.5 对传染病人用过的器械物品应严格消毒隔离,分别浸泡、处理,标记应明显,提倡应用一次性物品,用后焚烧和高压灭菌处理。

    3.2.6 对高压灭菌器应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抢修,保证高压灭菌器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以确保灭菌效果和医疗安全。

    3.2.7 为了保证灭菌器的灭菌质量,灭菌时应做到每锅必须进行工艺监测,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这就是所说的灭菌器的四监测。所谓工艺监测即对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的监测。所谓物理监测即是留点温度的监测是否达到132℃。化学监测是指消毒物品的每个包内应有化学指示卡,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锅内温度达到132℃时它们上面的化学试剂变成标准黑色,否则变色不全或不变色。生物监测:一是对灭菌物品细菌培养,二是将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菌片,放在灭菌器的不同位置,灭菌后做细菌培养看是否有活菌生长。四种方法是监测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

    3.2.8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每天必须用0.5%含氯消毒液擦洗地面、桌面和水池,进无菌间应衣帽整齐、换鞋,减少空气污染,每日紫外线照射1h。进供应室必须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4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

    4.1 加强自身修养,自觉遵守由污到净的工作路线。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各种操作一丝不苟。不擅离岗位,以确保医疗安全、生产安全及自身安全。

    4.2 接触污染物品应戴手套,接触强酸强碱应穿防护衣、鞋及戴防护眼镜,如污染皮肤应立即清洗干净。

    4.3 保持皮肤完整,增强抗感染能力。

    4.3.1 处理锐利器械时应戴手套,注意保护皮肤防止划破,如有刺伤划破,应及时消毒处理。

    4.3.2 防止物理性损伤,供应室有热水、热气、高压灭菌器,热源丰富还有许多电器,应防止烫伤或电灼伤,确保生产及自身的安全。

    4.4 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及时进行预防注射,尤其是结核和乙肝疫苗注射,对查出有传染病的人员应调离供应室。

    4.5 工作人员应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健康水平和防病能力,这是自我保护的一个重要方法。

    4.6 工作人员应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丰富业余生活,消除心身疲劳,确保身心健康。

    4.7 供应室的管理者应注意定期调整工作人员的班次及休息时间,防止长时间单一工作或强迫一种体位,造成工作人员的过度疲劳,而致易患疾病。

    (收稿日期:2003-12-24)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256400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 

作者: 王曰平 田翠英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