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6期临床医学

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利用率对预后的影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利用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测定,并分析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利用率对预后的相关关系。实验组△pH(A-V)预后呈负相关r=-0。05、O2Ucc与预后呈正相关r=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利用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0例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测定,并分析重症颅脑创伤患者脑氧利用率对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 实验组:△pH(A-V)、O 2 Ucc分别为7.53±0.039、14.3±1.85%。对照组:△pH(A-V)、O 2 Ucc分别为7.48±0.035、35.4%±1.523%。实验组△pH(A-V)预后呈负相关r=-0.823,P<0.05、O 2 Ucc与预后呈正相关r=0.765,P<0.05。结论 脑缺氧是引起重症脑创伤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颅脑创伤 脑氧利用率 预后 脑缺氧

重症颅脑创伤患者病情危急,在外科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的同时,提高脑部氧的利用率亦非常必要。为了解脑氧利用率对重症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笔者对60例重症颅脑创伤脑氧利用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重症颅脑创伤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26~52岁,平均40.1岁。伤后24h内入院,GCS评分为3~7分。颅脑CT检查示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8例;脑挫裂伤22例;脑出血11例。入院当日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43例,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31例。术后24h或机械通气后检查动、静脉血气分析。其中21例存活;39例死亡。同时选择中、轻度颅脑创伤患者38例为对照组,男32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43岁。其中36例存活,2例死亡。

1.2 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采取动、静脉血各2ml进行血气分析。采用丹麦ABL5型血气分析仪测定。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pHa值,氧饱和度(SaO 2 )、氧分压(PaO 2 );静脉血pHv值,氧饱和度(SvO 2 )、氧分压(PvO 2 );动静脉血pH值差 [△pH(A-V)、氧饱和度差(SaO 2 -SvO 2 )],脑氧利用率(O 2 Ucc):O 2 Ucc=(SaO 2 -SvO 2 )/SaO 2

1.3 统计学处理 表1各组数据以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作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表2各组数据以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pH0.058±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 2 Ucc14.3±1.8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60例,患者死亡39例,病死率65%;对照组38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5%,实验组的病死率远远大于对照组病死率P<0.01。

2.2 △pH、O 2 Ucc与预后的直线相关分析。分析结果:△pH与预后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5;O 2 Ucc与预后呈显著负相关,r=-0.823,P<0.05。

表1 2组颅脑外伤血气分析测定结果 (ˉx±s)

表2 2组颅脑外伤病死率比较

3 讨论

氧气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缺氧可引起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损害,脑组织对缺氧特别敏感,易引起脑组织水肿而影响预后。组织的氧利用率包括PaO 2 、ctHb、SaO 2 、pH、体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PaO 2 由吸入氧分压、肺通气量和肺分流三因素决定,是反映脑组织摄氧功能的指标。动脉总氧浓度,也就是动脉血氧含量,主要决定ceHb和SaO 2 ,表示动脉中的运送氧的能力。氧在组织中的释放多少与P 50 的高低有关。P 50 增高,氧离曲线右移,释氧增加,反之则曲线左移,释氧减少。临床上可通过给氧、使用呼吸机等方法提高PaO 2 ,增加O 2 Hb比值;通过输血增加ctHb,提高血液运送氧的能力;通过变动pH、2.3-DPG等方法达到改善病人氧供应的目的。血红蛋白是血中运送氧的主要工具,98%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血红蛋白的多少直接影响氧运送能力,因此,ctHb的测定是直接评估血氧运送能力的方法,血红蛋白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氧合血红蛋白(HbO 2 );另一种为不带氧的还原血红蛋白(RHb),临床上最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包括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和变性血红蛋白(MetHb),这两种异常血红蛋白都无法携带氧,会减低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是氧的200~300倍,因此,一氧化碳会大大减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MetHb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某些药物或其它氧化剂所造 成的,血红蛋白中原血红素分子内的亚铁离子(Fe 2+ )会氧化成铁离子(Fe 3+ ),而失去了和氧结合的能力。pH值增高,碱中毒时使氧离曲线左移,SaO 2 虽增高,但HbO 2 不易释放,即氧与Hb结合牢固,不易释放氧进入组织供组织利用,在已有缺氧者会更加重组织缺氧 [1] 。在研究中,实验组的pHa、△pH与对照组pHa、△pH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脑外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性碱中毒,轻度呼吸性碱中毒引起脑血管收缩而降低颅内压、减缓脑水肿的发展 [2] 。重度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降低过度,可使碱血症更加明显,氧与Hb结合牢固,O 2 更不易释放,加之脑血流量明显减少,脑组织的氧利用率进一步下降,脑缺氧进一步加重。而且在低氧血症状态下,脑缺氧造成脑代谢性酸中毒,导致脑微循环损害,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 [3] ,加重病情,预后不佳。故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pH值必须保持轻度增加,二氧化碳分压轻度下降,即保持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状态,有利于HbO 2 的释放,使脑组织的氧利用率增加。

实验组的SaO 2 与对照组的SaO 2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2组脑组织的氧供是一样的。而实验组的SvO 2 与对照组的SvO 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O 2 Ucc显著低于对照组O 2 Ucc,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2组脑组织的氧利用率是不一样。实验组的脑氧利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表2可知:实验组的病死率为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病死率5%,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脑氧利用率的高低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因脑组织对缺氧特别敏感。脑缺氧造成脑代谢性酸中毒,导致脑微循环损害,加重脑水肿,使ICP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 [3] ,影响预后。故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必须吸氧、头部降温、改善脑缺氧、降低代谢是重要环节 [4] 。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提高脑组织氧利用率,降低病死率。重度颅脑创伤患者对缺氧特别敏感,缺氧引起脑水肿,从而影响预后。为降低脑组织的氧耗量,可采取亚低温疗法保护脑组织。亚低温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已证实其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5~8] :(1)减少微管相关蛋白的丢失,促进蛋白合成抑制的恢复,从而维持脑细胞超微结构及正常生理功能;(2)保护血脑屏障功能;(3)降低脑耗氧量,延缓能量衰竭的发生;(4)抑制白三烯β4的生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5)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的生成、释放和摄取。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9.

2 陈孝平.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60-368.

3 张赛,杨树源,王明路.重型脑外伤急性期低氧血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1:53.

4 兰天,谢建,龚志刚.38例脑外伤血、脑脊液酸碱气体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3:123.

5 Jiang YJ,Lyeth BG,Kapasi MZ,et al.Moderate hypothermia reduces blood-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following traumatic buain injury in the rat.Acta Neuropathologic,1992,84:495.

6 Marion DW,Obrist WD,Carlier PM,et al.The use moderate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for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ies:a preliminary report.J Neurosurg,1993,79(3):354.

7 Shiozaki T,Sugimoto H,Taneda M,et al.Effect of mild hypothermia on uncontrollable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after severe head injury,J Neuroˉsurg,1993,79(3):363.

8 Clifton Gl,Allen S,Barrodale P,et al.A phaseⅡstudy of moderate hyˉpothermia in severe brain injury.J Neurotrauma,1993,10(3):263.

作者单位:226001江苏省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气分析室

(收稿日期:2004-02-07)

(编辑松 石)

作者: 王忠勇 200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