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6期临床医学

Wallenberg综合征11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对1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病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头部MRI有助于早期诊断。关键词Wallenberg综合征脑梗塞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延髓背外侧损害,其主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 对1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1例患者均为梗塞所致,且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恶心、呕吐10例,共济失调9例,Horner征9例,交叉性感觉障碍8例,吞咽困难6例,声音嘶哑4例,呃逆4例,复视3例,轻偏瘫3例。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病因为小脑后下动脉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头部MRI有助于早期诊断。

关键词 Wallenberg综合征 脑梗塞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延髓背外侧损害,其主要病因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多见于中老年者,由于小脑后下动脉(PICA)解剖变异多,该动脉病变出现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现将我院2001年6月~2003年9月收治的11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6.5±3.7岁。中风危险因素分析:既往有卒中史1例(9.9%),高血压9例(81.8%),高低密度脂蛋白8例(73.7%),糖尿病4例(36.4%),吸烟4例(36.4%),冠心病或风心病伴心房颤动3例(27.3%)。

1.2 临床特点 本组11例患者均在中风后3天内接受检查,所有患者均是以眩晕为首发表现,10例患者急性起病,2例患者表现为进展性卒中,5天之内达高峰。

1.2.1 症状与体征 见表1。

1.2.2 影像学检查 本组11例患者在发病后1~5天内行头CT检查,结果7例无异常,4例为脑干或小脑梗塞;9例患者于病后1~7天内行头MRI检查,结果9例均为延髓及/或小脑异常信号,其中3例为单纯延髓背外侧梗塞。

1.2.3 预后及转归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积极降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调脂等治疗,6例吞咽困难患者予下鼻饲,呃逆患者给予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 12 穴位封闭并配合针灸治疗。本组11例患者经过10~14天的临床治疗,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本组病例基本治愈或显著进步8例,进步1例,无变化1例,死亡1例。

表1 临床症状和体征

2 讨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椎动脉最大分支—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引起延髓背外侧部位的核团、传导束受累所致的一组临床表现总称,小脑后下动脉除供血于小脑下面的局部以外,还有一分支进入延髓,供应延髓外侧,血管闭塞后,延髓受累部位上至延髓与脑桥交界处,下至舌下神经核中部,腹侧至橄榄核背侧,背侧至绳状体,经典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有以下5个特点:(1)交叉性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束核,脊丘系受损);(2)同侧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疑核受损);(3)眩晕、恶心、呕吐,可有眼震(前庭神经核受损);(4)Horner征(延髓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表现为同侧面部无汗,瞳孔缩小,部分眼睑下垂;(5)共济失调(前后脊髓小脑束、绳状体受损);随着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研究,对病因及临床表现不断有新的发现。

2.1 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分析本组病例既往史及卒中是危险因素,本组病例具备卒中常见危险因素,考虑高血压性动脉硬化或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是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病因,但本组病人心房颤动3例,其中1例年龄53岁,心脏超声发现左房内有巨大栓子,此3例病人均为急性动态起病,考虑本次中风应为心源性脑栓塞。现已有报道左侧桥脑角听神经鞘瘤病例,由于肿瘤压迫上部延髓亦可引起Wallenberg综合征 [1]

2.2 临床分析 临床上除上述经典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呃逆、偏瘫、复视等少见临床表现,本组病例中有4例先后出现呃逆,3例出现复视,3例出现轻度偏瘫。呃逆病例头 MRI证实病变在延髓附近,延髓背外侧的病灶使孤束核对呼吸中枢调节作用紊乱,中央背盖束传导的感觉冲动受损,引起软腭、咽部肌肉及膈肌痉挛表现为呃逆,故认为延髓附近病变与呃逆相关 [2] ;本组3例复视患者考虑主要是由于梗塞或水肿累及外展神经所致;偏瘫症状考虑是由于延髓缺血区水肿,使则侧锥体束受影响或小脑后下动脉变异,椎动脉闭塞所致。

另外有报道有23%~56%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出现中枢性面瘫或周围性面瘫,前者是由于病灶损伤了变异的皮质延髓束,后者是由于病灶延伸到脑桥损伤面神经核或颅内面神经纤维所致 [3]

综上所述,Wallenberg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综合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已证明小脑后下动脉的血栓形成或栓塞是此综合征主要原因,但非唯一原因,临床表现上由于小脑后下动脉变异大,其主要分支延髓支供血区变异大,使得Wallenberg综合征症状、体征多样化。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除知道常见病因及经典的5个症状外,还要掌握偶见及少见症状,因头CT诊断价值不高,故应尽可能为所有病例行头MRI检查,另外,病人临床症状往往相继出现,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宇,冯加纯,饶明俐.Wallenberg综合征58例临床表现、CT及MRI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20(5):437.

2 刘宗惠译.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155-156.

3 Urban PP,Wicht S,Vucorevic G,et al.The Course of corticofacial proˉjections in the human brainstem.Brain,2001,124(9):1866-1876.

作者单位:116000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收稿日期:2004-03-18)

(编辑黄 杰)

作者: 赵红玲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