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7期中医中药

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其缺乏明显的形态学及生化异常的依据。笔者以中药为主治疗IBS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纤维结肠检查为肠痉挛,无明显粘膜异常、粘液增多。...

点击显示 收起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患,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表现为主的一组综合征。其缺乏明显的形态学及生化异常的依据。本病为临床常见,反复发作,疗效不著。笔者以中药为主治疗IBS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41岁,平均28.5岁;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10年。其主要症状均有腹痛。腹痛多位于下腹部,全部病例均有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腹泻,每日2~5次,粪便中有较多粘液。其中5例有粘液便伴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8例腹泻便秘交替出现,17例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乏力、潮热、多汗、失眠、焦虑、抑郁等。全部病例粪便检查无虫卵、寄生虫,便培养无细菌生长;纤维结肠检查为肠痉挛,无明显粘膜异常、粘液增多。本组30例均符合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临床参考标准。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黄芪20g,升麻6g,炒白术10g,陈皮10g,防风10g,白芍15g,柴胡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15天为1个疗程,最多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症状消失,大便成形,便次正常。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软,便次明显减少。无效:临床表现治疗前后无变化。本组30例,治愈1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治愈19例中,用药1个疗程9例,2个疗程6例,3个疗程4例,随访半年无复发。

4 讨论

IBS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认为,IBS可能是由于肠平滑肌、肠神经丛病变或胃肠肽活性异常引起的胃肠动力紊乱性疾患。中枢神经系统介导上述各因素的作用,并启动异常的胃肠动力类型。西药无特效药物,对症处理疗效不佳,病情反复发作,患者苦不堪言。祖国医学认为属“泄泻”范畴。我们以补中益气汤、痛泻要方中的药味为主,筛选出8味中药为基本方。以黄芪补气益脾,白术健脾化湿,芍、术与陈皮同用增强柔肝和脾、理肠止泻的作用。黄芪、柴胡、升麻同用协同升举阳气、补益脾胃。泄泻之大要,病机在胃素虚、脾失运化。初伤脾胃、久伤脾肾、肾阳不足,则脾失健运,食入作胀,泄泻绵延,以益气升阳之剂,温肾健脾、养肝扶胃,肾阳中气既足,则脾土自能复健运之职,泄泻可止。

作者单位:113008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6) (编辑 贝子)

作者: 李宝柱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