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临床护理

克氏针内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自1999年以来,笔者应用克氏针内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其中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分离平均1cm,锁骨喙突间距均比正常大5mm以上。2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位,用沙袋垫高患肩。...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9年以来,笔者应用克氏针内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8~52岁;右侧9例,左侧6例;受伤时间1h~6天。其中7例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均表现为上臂外展、上举困难,体检局部肿痛,锁骨外侧隆起,呈阶梯状畸形,锁骨外端按压时有弹性感。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分离平均1cm,锁骨喙突间距均比正常大5mm以上。

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用沙袋垫高患肩。在颈丛神经麻醉下,以肩锁关节为中心,上至锁骨中线下至肱二头肌间沟做一弧形切口,暴露肩锁关节和喙突,清理关节内的疤痕组织,显露喙锁韧带,切断肩峰端,游离后保留喙突止点。距锁骨外端0.5~1cm后前下方用尖嘴咬骨钳咬除部分骨皮质达骨髓腔,用3cm斯氏针从骨皮质缺损处向后上方钻孔。保持肩关节正常复位的情况下,从肩峰外缘向锁骨远端交叉钻入两根1.5cm克氏针,进入锁骨内约3cm后将针尾折弯。将已游离的喙肩韧带肩峰端缝合于植入外端已备好的骨孔内后拉紧。修复肩锁关节脱位和关节囊,在三角肌和斜方肌在肩峰的附着部分做褥式缝合。术后用三角巾悬吊,2周后可行肩关节功能锻炼,6~8周后取出克氏针。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优:术后无疼痛,无畸形,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X线示肩锁关节已复位,锁骨喙突间距正常。良:劳累后有不适感,无畸形,活动功能正常,X线示肩锁关节间隙较正常距离宽3cm以内,喙突锁骨间距增大在3cm以内。差:活动后疼痛明显,外观畸形,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肩关节半脱位或完全脱位。

3.2 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15例均随访。按以上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差1例。

4 讨论

肩锁关节脱位在骨科中虽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如治疗不当,容易留下手臂上举困难、肩部外观畸形等后遗症。此病的特点是整复容易固定难。因为脱位后锁骨受胸锁乳突肌、颈阔肌、斜方肌的牵拉向上移动,而肩峰在上肢重力作用下向下方移动。临床中如仅部分肩锁关节撕裂,而喙锁韧带完整的情况下,保守治疗疗效较好。如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均损伤,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情况下,保守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疗效。从解剖上分析,肩锁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3部分:(1)肩锁关节自身的关节囊;(2)三角肌和斜方肌在肩峰的附着部分;(3)喙锁韧带的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以上两韧带如完整肩锁关节很少完全脱位。而有人认为三角肌和斜方肌的损伤会造成肩锁关节韧带不稳定,故在手术中不仅要修补肩锁关节、喙锁韧带,还要修补撕裂的三角肌和斜方肌,以增加术后肩锁关节的稳定性。运用克氏针加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方法简单,操作安全,术后可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防止肩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肯定。

作者单位:365001福建省三明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5)

(编辑子 萱)

作者: 耿建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