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临床医学

西藏地区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116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包虫病常规内囊摘除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4年间116例肝包虫病行内囊摘除术中附加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组(88例)术后发热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及住院日分别为2。79天,均显著低于“单纯内囊摘除”术组(26例)的6。...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常规内囊摘除术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4年间116例肝包虫病行内囊摘除术中附加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手术无死亡。“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组(88例)术后发热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及住院日分别为2.10±0.80天、3.60±1.84天、8.77±1.79天,均显著低于“单纯内囊摘除”术组(26例)的6.31±1.59天、11.42±2.14天、17.88±5.57天,后者有23.1%并发术后脓肿。21例(9.5%)修剪游离外囊壁者并发术后胆漏。结论 单纯型和复杂型肝包虫病均适于以“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作为常规术式。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 外科手术 引流

   肝包虫病是犬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 [1]  ,是西藏畜牧区常见寄生虫病。按术中所见病变情况,一般将肝包虫病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 [1,2]  ,前者一般采用“单纯内囊摘除”术,后者常用内囊摘除再加其它处理,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各种并发症发生,如术后发热、感染、胆漏等 [3,4]  ,复杂型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则显得更高 [5]  。我院外科1995年1月~2004年1月间共收治116例肝包虫病,曾应用3种不同术式,为了解各自的疗效情况,现对本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供今后临床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6例,其中男37例,女79例,年龄16~71岁,平均29.86±4.92岁。多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皮肤瘙痒,经B型超声确诊肝包虫病入院。发病时间3~62个月,平均30.57±5.63个月。B型超声提示单房型65例,滤泡型51例;囊肿主要位于肝右叶79例,肝左叶37例;囊肿体积在10cm×15cm×18cm~18cm×28cm×36cm之间。

  1.2 手术方法

  取右上腹囊肿最突出部长约4cm~6cm的皮肤开口进腹,用等渗盐水湿纱布垫充分隔离病灶和周围健康组织,上覆盖含有5%的甲醛溶液湿纱布;用套管针抽吸囊内液50ml~100ml后再注入等量25%的氯化钠溶液 [6]  ,5~10min后切开外囊壁2cm~4cm,常规摘除内囊后用含25%的氯化钠溶液纱布涂擦外囊内壁,再用等渗盐水冲洗残腔。

  本组26例单纯型肝包虫病常规摘除内囊后残腔内未放置引流,术中未修剪游离外囊壁;47例单纯型和41例复杂型肝包虫病常规摘除内囊后残腔内放置双套管引流,其中21例单纯型术中均修剪游离外囊壁,余未修剪,引流管从切口外下端腹壁引出,外接负压引流袋,伴胆瘘者要彻底缝合关闭外囊壁,非胆瘘者不缝合外囊壁;2例伴胆瘘者常规摘除内囊后采用“残腔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均未修剪外囊壁。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以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术中所见

  组116例肝包虫病中单纯型73例(单房型60例、滤泡型13例);复杂型43例(单房型5例、滤泡型38例),其中伴囊腔感染36例、胆瘘11例、囊肿压迫肝外胆管引起阻塞性黄疸6例。

  2.2 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组的术后发热天数、使用抗生素天数以及住院日均显著少于“单纯内囊摘除术”组,见表1。前者术后一般出现中低热,后者术后常为中高热。 由表2可见:单纯内囊摘除术式中23.1%发生术后脓肿,而加放引流者无1例并发脓肿。21例修剪游离外囊壁者术后并发胆漏2例(经再次手术证实,占9.5%),其他未修剪外囊壁者无1例发生胆漏。另外,11例合并胆瘘者中2例采用“内囊摘除+囊腔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另9例采用“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术后中低热2~3天,使用普通抗生素4~6天,住院日9~12天,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表1 术后发热及抗生素应用情况 (略)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例(略)

  2.3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114例(单纯型71例,复杂型43例),每半年随访1次,最短半年,最长9年,平均5.50±1.27年,均未发现复发,随访率98.3%。B超随访示:残腔逐渐萎缩、塌陷、粘连关闭。

  3 讨论

  肝包虫病手术以去除内囊为基本原则,其他辅助处理尚无统一规范。据文献记载:单纯性肝包虫病主张以“单纯内囊摘除”术为常规术式 [1] ,而复杂型肝包虫病常规内囊摘除后要作进一步处理,常见情形包括:(1)肝包虫病伴黄疸者常规行“内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引流”术 [1,7]  ;(2)肝包虫病伴胆瘘、经久不愈、瘘口大、残腔大和感染者多采用“内囊摘除+囊腔空肠Roux-en-Y形吻合”术 [3] ;(3)肝包虫病伴囊腔感染者常用“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 [1,7] 。无论单纯型还是复杂型,术中一般都修剪游离外囊壁 [3,7]  。本组资料显示,无论是单纯型还是复杂型肝包虫病,采用“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治疗,在术后恢复速度和发生感染并发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内囊摘除”术,即恢复快、感染轻、无继发脓肿,因而术后抗生素使用上也更趋合理和经济。鉴于此,我院已曾撰文提出以“内囊摘除+残腔双套管引流”术式作为肝包虫病的基本常规疗法 [4] 。本组2例术后发生胆漏者均因修剪外囊壁而误伤肝外胆管所致,在修剪外囊壁组中占9.5%,故有无必要修剪外囊壁便成为值得再探讨的临床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修剪外囊壁本身并无明确治疗意义,另方面此操作又增加误    伤邻近结构(如胆管、血管等)的危险性,故权衡利弊,以免 去此步骤为宜[4] 。

  此外,关于“胆总管切开引流”和“囊腔空肠Roux-en-Y形吻合”这2种附加处理,我们体会:(1)对于囊肿压迫肝外胆管所致阻塞性黄疸,囊肿摘除后梗阻也随即消除,黄疸会很快消退,因此术中附加“胆总管切开引流”实无必要,但合并胆道感染者除外。(2)对于伴内瘘者,术后观察引流管内并无长期胆汁漏现象,B超动态观察显示残腔逐渐塌陷、粘连闭合,此过程中瘘口也会很快自行关闭,即使瘘口较大者,术中也不必再附加“囊腔空肠Roux-en-Y形吻合”术式。以上提及的都是有待进一步澄清的临床问题,我们期望有更加严谨的临床研究来对此加以论证,以使肝包虫病的手术治疗系统规范。

  下面再结合我们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相关注意事项,以供参考。①术中可用5%甲醛溶液湿纱布充分隔离病灶和周围健康组织,防止头节、子囊溢至腹腔种植,从而避免用大量冲洗液冲洗腹腔,以防冲洗液残留引起发热、感染、脓肿等并发症;②术中尽量不缝合胆瘘瘘口,因外囊壁厚而坚韧,缝合时易出现断针现象且难以寻找,如位于第一肝门区胆瘘,还易误缝肝外胆管引起针眼瘘;③对伴胆瘘者,残腔内放置双套管引流后,要彻底关闭外囊壁,以防残腔内含胆汁的液体溢至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非胆瘘者,术中不缝合外囊壁,以防引起胆瘘、大出血等并发症 [4]  ;④对瘘口较大者,术后拔管指征应严格掌握,待引流管日引流量小于10ml且无金黄色液体引出后方可拔管,其它拔管指征可适当放宽,日引流量小于20ml且无金黄色液体引出后便可拔管;⑤对伴胆瘘者,用25%氯化钠溶液杀灭头节及子囊后,尽量不用含5%甲醛溶液纱布涂擦外囊内壁,以防甲醛溶液进入胆管引起胆道损伤 [1]  ;⑥对于滤泡型肝包虫病,术中向囊内注入25%氯化钠溶液时,很难向每个大小不等的内囊内进行逐个注入,可于切开外囊壁吸取部分囊内液减压后,再向囊内注入25%氯化钠溶液50~100ml保留5~10min,并充分搅拌;同时可用器械撕破较大的内囊,较小的内囊经高渗氯化钠溶液迅速脱水后会很快自行破裂,以利于进一步彻底杀灭头节和子囊。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37-1241.

  2 Jabbour N,Shirazi SK,Genyk Y,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mˉplicated hydatid disease of the liver.Am Surg,2002,68:984-988.

  3 黄志强,黎鳌.外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28-930.

  4 周智德,李党生,彭顺舟,等.西藏地区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80例报告.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9):551-552.

  5 Kayaalp C,Sengul N,Akoglu M.Importance of cyst content in hydatid liver surgery.Arch Surg,2002,137:159-163.

  6 仁仲轩,马福贵.25%高渗盐水灭活肝细胞粒棘球蚴疗效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3,24(1):13-15.

  7 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手术学全集普通外科卷,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2-585.

  (收稿日期:2004-04-19)    

  作者单位:856100西藏山南地区陆军第41医院 

  (编辑一 坤)

作者: 彭顺 舟 胥全宏 周智德 王 艳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