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医中药

针刺治疗尿潴留135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膀胱内有尿,不能随意排出,自觉十分痛苦,临床常用导尿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导尿管在尿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引起尿路感染的可能。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尿潴留13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35例尿潴留患者中,产后尿潴留123例,骨伤科1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膀胱内有尿,不能随意排出,自觉十分痛苦,临床常用导尿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导尿管在尿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引起尿路感染的可能。笔者自1990年以来,运用针刺方法治疗尿潴留13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5例尿潴留患者中,产后尿潴留123例,骨伤科12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5岁,多数为20~30岁。

  1.2 方法

  1.2.1 取穴

  以关元透中极为主穴,以三阴交为配穴。1.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若少腹胀满者可先给予导尿以排空膀胱),取准穴位后,用75%酒精做常规消毒,选28 # 三寸毫针刺入关元透向中极,待有酸麻沉胀感反应,即行快速捻转(泻法),持续1min,针感放射到会阴部,以患者有强烈尿意感为准。然后留针20min,中间行针2次。对于三阴交穴宜深刺,行针提插捻转(泻法),要求针感达到膝部即为中病。

  2 治疗效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仅采用针刺治疗而不用药物或其他措施。针刺后1~2h能自行排出尿液者为有效,针刺3次后仍不能排尿者为无效。

  2.2 疗效观察

  针刺1次有效者产科105例,骨科6例;针刺2次有效者产科15例,骨科3例,总有效率为95.6%;针刺3次以上仍不能排出尿液者产科3例,骨科3例,占本组4.4%。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9岁。于1997年8月7日因车祸损伤腰椎而造成双下肢瘫痪,继发尿潴留,请我科会诊。查患者神志清楚,心肺正常,肝、脾、腹部未触及,腹软无包块,肠鸣音弱,膀胱充盈。双下肢活动受限,肌力为0级,入院后靠导尿维持。于8月11日给予针刺治疗,取关元透中极、三阴交(双)留针30min。施术后2次即能自行排尿。
 
  4 体会

  现代医学的尿潴留相当于祖国医学“癃闭”范畴。多由火郁于下焦,或湿热蕴结,脉络郁阻,膀胱气化失调而致。临床表现为小腹胀满,排尿无力甚或点滴难出。治疗宜取关元透中极,以调气机、助气化、配三阴交以行滞消胀利小便。针刺得气于临床效果有密切关系。如《标幽赋》记载:“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速而速效,气迟而不治”。我们在治疗尿潴留的过程中,体会到凡气至快和针感强者疗效较为明显,反之效果不满意。

  根据临床经验和治疗体会,笔者认为应用针刺治疗尿潴留,效果好,见效快,无明显副作用,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收稿日期:2004-04-02)     

  作者单位:454550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编辑日 强) 

作者: 王则胜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