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医中药

消痤汤治疗痤疮5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痤疮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和内分泌关系密切,与皮脂腺分泌,毛囊管角化过度有明显关系[1]。同时与痤疮棒状杆菌感染以及胃酸不足或过多有关。我们应用自制中药“消痤汤”辨证治疗该病58例疗效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痤疮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祖国医学称“肺风粉刺”或“酒刺”。以青壮年多见,皮疹好发于颜面或间发于胸背、臀部,初起为红色丘疹,破后出现白色粉汁,伴痒或痛感,反复发作,日久面部可形成疤痕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饮酒过度,膏梁厚味,或嗜食辛辣而致肺胃积热,日久热毒壅滞,搏结于皮肤表面而引起。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病和内分泌关系密切,与皮脂腺分泌,毛囊管角化过度有明显关系 [1]  。同时与痤疮棒状杆菌感染以及胃酸不足或过多有关。我们应用自制中药“消痤汤”辨证治疗该病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5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3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41岁。20岁以下11例,20~29岁40例,30岁及以上为7例。病程最短2个月,长者达8年之久。58例患者皮疹均以面部为主,合并躯干上部皮损者10例,臀部皮疹5例,有感染者23例,有便秘者31例。女性患者发疹与月经有关的12例,且多于行经前皮疹加重。

  1.2 临床分型

  共4型。(1)丘疹型:针头至豌豆大的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坚硬小丘疹,基底及小丘疹呈淡红色,丘疹中央可以有一个黑头粉刺或顶端未变黑的面泡,舌红,脉滑数。本组此型35例。(2)脓疱型:此型炎症明显,损害因继发性感染而成脓疱,可以象豌豆或者更大一些,发生于丘疹的顶端,破溃后可放出粘稠的脓液,舌红,脉滑数。本组此型11例。(3)疤痕型:由于丘疹型或脓疱型反复发作,时间长久可以形成疤痕,但疤痕内仍可见到丘疹或脓疱型皮损。舌质红,脉滑。本组此型9例。(4)湿热型:皮损表现为丘疹型或脓疱型,但其特点是舌苔黄厚腻,脉滑数,或有口干不欲饮,身热不爽等症状。本组此型3例。

  1.3 治疗方法

  其病因均为肺、脾、胃三经积热所致,因而采用凉血、活血、通腑攻下法治疗。其主要药物有丹参、赤芍、生地、黄芩、白花蛇舌草、虎杖、甘草等。机煎后分袋,1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1袋。加减:已成脓疱,色赤肿者加鱼腥草、大青叶;大便干,加大黄;湿热型加茵陈、薏仁;疤痕型加马勃、当归、皂刺。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1)显效: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痤疮消退80%以上,残留或新生痤疮少于5个者。(2)有效: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痤疮消退为60%~80%,残留或新生痤疮少于10个者。(3)无效: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痤疮消退在60% 以下或者显效后又复发者。

  2.2 疗效判断

  由于患者服中药的剂数不等,在全部病例中,服7~21剂者30例,22~50剂者16例,51~70剂者7例,71~90剂者5例。按照疗效标准判断,其中显效者26例(44.8%),有效者27例(46.6%),无效者5例(8.6%)。疗效与分型关系见表1。表1 疗效与分型 例(略)
   
  3 讨论

  中医认为“肺风粉刺”与肺、脾、胃积热有关,故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为主。生地配甘草,清热凉血,补肾阴,能起到调整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作用。实验室证明丹参酮有抗雄激素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不仅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尚有减少皮脂腺分泌的作用,而皮脂腺分泌减少则有助于痤疮症状的改善,因而用上述中药“消痤汤”治疗痤疮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735.

  (收稿日期:2004-06-03) 

  作者单位:1030001山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2030012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编辑一 坤) 

作者: 王子仲王晋新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