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医中药

凌霄鸡鸣汤治疗肝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凌霄又名:倒挂金钟、紫葳、鬼目、上树蜈蚣等。取凌霄根部切片晾干,每剂10~15g,用水约200ml煎取150ml。患者最佳服药时间为每夜鸡鸣时空腹趁热服下,再卧床休息,故谓凌霄鸡鸣汤。笔者用该汤药治疗23例肝炎患者,效果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凌霄又名:倒挂金钟、紫葳、鬼目、上树蜈蚣等。取凌霄根部切片晾干,每剂10~15g,用水约200ml煎取150ml。另取新鲜猪小肠200g熬汤约200ml。二者凉至80℃左右掺合一起,即呈白色乳光药液。患者最佳服药时间为每夜鸡鸣时空腹趁热服下,再卧床休息,故谓凌霄鸡鸣汤。笔者用该汤药治疗23例肝炎患者,效果满意。特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1 肝硬化
   
  患者,男,52岁,干部。患者于1976年因纳差、乏力1个月就诊。肝功能检查结果:黄疸指数14U,凡登伯试验直接双相阳性反应,麝香草酚浊度20U以上,谷丙转氨酶>200U;琼脂扩散法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1980年患者复诊时面色灰暗,脘腹胀满,餐后尤甚,神疲乏力,口干口苦,小便色黄量稍少,大便溏薄,双下肢水肿,按之即起,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查体:胸前可见蜘蛛痣,腹壁较紧,青筋微露,肝于肋下2cm,质硬,脾于肋下4cm。肝功能检查结果:总蛋白5.6mg/dl,白蛋白2.6mg/dl,球蛋白3.0mg/dl;谷丙转氨酶82U。尿、粪常规检查正常。诊断为迁延型肝炎合并肝硬化。予凌霄鸡鸣汤及酵母片,病情日趋好转,6个月后检查除表抗阳性外,肝功能恢复正常。现在患者年近80岁,容光焕发,体格健壮。

  2 甲型肝炎
   
  患者,男,42岁,干部。患者于1988年因低热、乏力、尿黄就诊。查体:巩膜及全身皮肤发黄,心肺正常,腹平质软,肝于肋下1.5cm,质软,脾于肋下未触及。门诊“尿三胆”均为阳性反应,肝功能检查结果:黄疸指数56U,总胆红质定量5.8mg/dl,凡登伯试验为直接双相阳性反应,麝香草酚浊度试验>20U,谷—丙转氨酶>200U,HBsAg阴性,诊断为急性甲肝。住院1周后,患者颜面灰黄,神疲乏力,纳差,恶心,口干口苦,小便黄如浓茶,大便稍结,舌质红,苔黄微腻,脉弦濡。患者自觉疗效不显著,乃要求出院。采用服凌霄鸡鸣汤后,食欲逐步改善,尿液渐清,2周后痊愈。

  3 乙型肝炎
   
  患者,男,38岁,会计。患者于2001年因低热、乏力、尿黄就诊。查体:精神疲倦,巩膜及全身皮肤微黄,胸前可见散在的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平质软,肝脾于肋下未触及;肝功能检查结果:黄疸指数12U,总胆红素58μmol/L,直接胆红素32μmol/L,谷—丙转氨酶170U,谷—草转氨酶280U,γ-GT158U;总蛋白67g/L,白蛋白35g/L,球蛋白32g/L;甲胎蛋白280ng/L;乙肝五项为大三阳。临床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住院10天,肝功能检查疗效不显,仍自 觉乏力,纳差,下肢微肿,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要求出院后改用凌霄鸡鸣汤,病情逐渐好转,服药3个月复查除表抗阳性外,肝功能正常。至今身体健康。
   
  4 体会

  凌霄鸡鸣汤来源于带有迷信色彩专治“孤胀”“黄肿”的民间秘方,经多方探索简化,去伪存真整理成上述介绍的汤剂。笔者认为,凌霄花及根均入肝经,有凉血去瘀,祛风活血,清泻肝热之功效;而猪小肠汤内含有大量的消化酶、链激酶、尿激酶等成分,有改善肝病患者的消化功能,正符合中医的“肝病实脾”的指导思想。该方巧妙地选择鸡鸣时服药,无非是令患者空腹服药利于吸收,静养休息。
   
  因我地凌霄药源奇缺,病人很难得到足量的药物进行系统治疗,故未能收集更多资料。特介绍上方供同道一起研究探讨。
   
  (本文感谢副主任技师黄斯文先生提供部分资料)
   
  (收稿日期:2004-04-07)     

  作者单位:342800江西省宁都县中医院 

  (编辑贝子) 

作者: 张辉阳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