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西医结合

中西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46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刺结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均能降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1。05),治疗3个月后评定总的生活能力,治疗组恢复到良好34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针刺结合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均能降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7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评定总的生活能力,治疗组恢复到良好34例(73.9%),对照组为26例(5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针刺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能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中药 针刺 脑卒中 生存质量

   脑卒中是神经科的多发病、常见病,近几年来急性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存活者仍有半数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法组 作者单位:1510120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广东省东莞塘厦中心医院  方服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1999年8月~2002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西医结合病区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92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1]  ,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其中治疗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41~77岁,平均64.23±8.67岁;脑出血17例,脑梗塞29例,平均病程8.61±5.47天。对照组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40~81岁,平均66.04±8.86岁;脑出血19例,脑梗塞27例;平均病程9.01±7.96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脱水、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治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支持对症治疗,各组用药情况见表1。表1 常规药物使用情况 例(略)注:表1两组用药人数、百分率经χ 2 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疗组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及针刺治疗,(1)中药以清热化痰、活血祛瘀、通腑法组方:瓜蒌20g,黄芩15g,枳实10g,胆星10g,川朴10g,菖蒲10g,丹参20g,生大黄(后下)5~10g,水蛭10g,蜈蚣2条。每周3~5次,若大便已通,将大黄减量,进行辨证加减,连用2周;(2)针刺治疗:急性期治则为醒脑开窍法,选穴:百会、人中、三阴交、太冲、涌泉;恢复期治则为疏通气血、调和经脉,选穴,头针:运动区、颞三针;上肢:肩、曲池、外关、合谷;下肢:髀关、风市、梁丘、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均用电针,选取连续波,使肢体略有抽动,每周3次,共治疗3个月。

  2.2 对照组

  只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

  两组病例均住院治疗30日后评定疗效,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患者治疗后3个月评定总的生活能力状态(ADL)。

  3 疗效评定

  3.1 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 [2]  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死亡。

  3.2 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ADL) 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

  3.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经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 治疗结果

  两组的临床疗效,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及病残程度情况,见表2、3、4。

  表2 治疗30天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略)注:组内比较, ˇ P<0.05;与对照组前后差值比较, △ P<0.05

  表2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均分别减少,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表3 治疗30天后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表3结果表明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χ 2 检验,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χ 2 =5.46,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4 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的生活能力状态(ADL)比较 (略)表4、5为患者治疗3个月后,用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判断其预后的结果,其中良好为ADL0~2级,病残为ADL3~7级,结果,治疗组恢复到良好共有34例(73.9%),对照组为26例(56.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 2 =5.31,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脑卒中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本病急性期主要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痰瘀内阻,腑实内结。我们既往的经验证实早期用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法组方服用中药,能明显提高治疗脑卒中的效果 [3]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变血液流变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腑泄热,可使秽浊之气及痰浊借肠道而下,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性产物,也降低了颅内压和减轻了脑水肿,改善了脑细胞的缺血和缺氧状态 [4]  。临床中发现脑卒中病多数有大便秘结,随着腑气通畅,患者神志转清,血压逐渐正常。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保持大便通畅是提高脑卒中疗效的重要保证,本方中胆星、瓜蒌、菖蒲、黄芩清热祛痰,丹参、水蛭活血化瘀,川朴、大黄、枳实通腑降浊,蜈蚣舒筋通络,全方共奏清热化痰、活血通络、通腑降浊之效。

  针刺对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其临床报道甚多,我们的体会是,早期应用醒脑开窍法,促进患者神志的恢复;恢复期以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头针应保持一定的刺激量,体针选穴位遵循上下结合,阴阳结合的原则,即选取穴位时上肢应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周围的穴位,下肢应选取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上下的穴位,其中阴阳结合是指阴经和阳经的穴位应当结合选取。

  脑卒中患者生存下来后,偏瘫障碍的恢复是我们的主 要治疗目标,我们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及早使用中药针刺配合治疗,其短期的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内科常规治疗,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协同作用,能使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恢复,显示了综合疗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19.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 黄启辉,罗丹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52例临床总结.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2):16.

  4 凌方明,陈景亮.祛痰化瘀通腑法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1):51.

  (收稿日期:2004-06-22)

  (编辑一 坤) 

作者: 陈耀光黄启辉罗丹峰阮永队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