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临床医学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48例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我科于1994年4月~2004年1月共收住4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符合第四版《神经内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标准。症状包括(1)意识:意识障碍16例,最短10s,最长20天,其中包括嗜睡8例,睡眠倒错6例,睡眠时间过长1例,一过性遗忘1例。(2)眼征:动眼神经麻痹24例,核上性麻痹12例,上视不能6例,下视不能4例,一个半......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1994年4月~2004年1月共收住4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符合第四版《神经内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标准。笔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早期溶栓,恢复期结合中药四物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男30例,女18例,男女比为1.7∶1;年龄16~84岁,平均61岁,49岁前不足10%,病程多急发。病史:高血压20例,糖尿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其他心肌梗死、脑梗塞各2例,高脂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1例,长期饮酒、吸烟2例。症状包括(1)意识:意识障碍16例,最短10s,最长20天,其中包括嗜睡8例,睡眠倒错6例,睡眠时间过长1例,一过性遗忘1例。(2)眼征:动眼神经麻痹24例,核上性麻痹12例,上视不能6例,下视不能4例,一个半综合征2例。瞳孔:瞳孔双侧散大24例,单侧散大13例,针尖样瞳孔2例,瞳孔异位5例,眼球震颤2例。(3)视神经:视力下降6例,黄昏幻视3例,视野缺损5例,偏盲4例。(4)颅神经:周围性偏瘫3例,真性球麻痹双侧1例。(5)精神异常23例,其中近事遗忘14例,定向力差2例,淡漠2例,答非所问1例,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幻听各1例。(6)共济失调8例,其中构音差4例,意向震颤2例,眼震颤2例,水平、垂直各1例。(7)椎体外系:静止震颤2例,舞蹈样1例,偏身投掷1例。(8)锥体束征:瘫痪35例,其中偏瘫14例,四肢瘫7例,巴彬斯基征阳性14例(双侧6例,单侧8例),失语1例。(9)偏身感觉障碍:痛觉障碍13例,深感觉障碍2例。

  1.2 方法
   
  1.2.1 头颅CT平扫 48例中,45例阳性,3例阴性,当天多。其中丘脑双侧22例,单侧2例。中脑双侧6例,单侧1例。颞叶双侧8例,单侧1例。枕叶单侧3例。余额叶顶叶、桥叶、脑上部、基底节各1例。
   
  1.2.2 头颅MRI检查 48例中均呈阳性,占100%。中脑双侧28例,单侧4例,共32例,占67%。丘脑双侧14例,单侧3例,共17例,占35%。枕叶双侧5例,单侧1例,共6例,占13%。小脑双侧单侧各1例,共2例,占4%。基底节2例,顶叶1例。
   
  1.2.3 头颅TCD检查 大脑后动脉无信号,椎动脉供血不足。

  2 结果

  预后差,完全恢复者很少。多死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疝、上消化道出血等。致残率高,48例中仅8例因超早期溶栓而完全恢复,余均留有后遗症,尤其眼部症状。故临床医师对该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3 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使之与一般椎基底动脉缺血区别开来,此后1988年BacRhof及1987年Sato又相继作了报道,并从临床、病理及病因等方面对本综合征予以描述。基底动脉尖部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直径范围内的5条血管交叉部,即左右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行成一个“干”字结构;因各种原因引起该区域循环障碍,使幕上幕下组织同时受累,临床表现以动眼神经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称之为基底尖动脉综合征。 该病占脑梗塞的7.6%。主要病因与分型,主要为血栓形成和栓塞,其次为脑动脉疾病如动脉瘤等所致。其危险因素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等。其中高血压所致最常见。另外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疾患(如房室传导组滞、心室壁运动异常、心绞痛、室早、房颤等)影响血流动力学或心脏内栓子脱落形成栓塞,也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常见原因。
   
  眩晕、呕吐、视物模糊常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归纳其症候群常分脑干—间脑缺血症状和大脑后动脉支配半球区缺血症状两类。前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动障碍、意识行为异常和肢体活动感觉异常,其中眼运动障碍为较突出的体征。表现为(1)垂直注视麻痹;(2)分离性斜视;(3)核间质眼肌麻痹征;(4)动眼神经核多侧病灶引起双上睑下垂和一侧动眼神经麻痹征;(5)中脑病灶可见眼球过度聚合,假性外展麻痹;(6)E-W核受累可致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7)间脑功能障碍可致瞳孔缩小,光反射减弱;(8)脑干网状结构受累可致嗜睡,情感缺失,严重者可昏迷;(9)大脑后动脉近端深穿支闭塞,可致偏瘫,偏身感觉障碍;(10)大脑后动脉支配半球区缺血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影像学特点:头颅CT及MRI改变是本病的重要依据。头颅CT及头颅MRI可发现丘脑、丘脑下部、中脑、桥脑、小脑、颞叶、枕叶梗死灶。影像部位最多为枕叶、丘脑,其次为小脑、颞叶及内囊。脑血管造影50%患者基底动脉尖2cm直径范围内有狭窄或闭塞。治疗主要是超早期溶栓、抗凝、扩容改善脑灌注等方法为主,恢复期给予中药四物汤加减配合针灸理疗治疗。观察48例中5例超早期溶栓愈后佳。
   
  (收稿日期:2004-09-13)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727000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内科 

作者: 姬漫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